English

当诗河流过世纪

2008-1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韩小蕙 庄建 我有话说

12月23日,人民大会堂台湾厅。

载入《缀英集》中的诗作,在与会者面前,铺就了从19世纪末延续到21世纪初,前后超过百年的创作之旅;展开了中国社会变迁的百年历史长卷。

这些出自耆年硕学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作品,写作时间跨度从1895年到2005年,作品或反映国家的战乱与新生,或抒发民族的忧愤与欢欣,

或描绘祖国的山川胜景,或记录地方风土人情,有些作品在近现代诗歌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有的具有史诗的意义。从这些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心中流淌出来的诗情,虽然或高古,或典雅,或雄浑,或冲淡,或豪放,或婉约,但都系着祖国的命运,和着时代的节拍,展示了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然而,在白话新诗为诗歌创作主流的当代,“出身”于已处边缘地位的传统诗词的这些诗作,在此之前,因被忽视而缄默,大多只是藏于箧中,传于亲朋。历时5年编撰的《缀英集》,收录了90位馆员的约2000首诗作,其中已故馆员的诗作收集,颇费艰辛与周折。

在今天举行的《缀英集》出版暨中华诗词创作座谈会上,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伯农感慨《缀英集》作者的人才荟萃。“原以为中央文史馆的馆员都是书生,看了诗集才知道,他们中有著名作家叶圣陶、张恨水、霍达,有绘画大师齐白石,有著名戏剧家翁偶虹,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张伯驹,还有诗人荒芜……”。他说,这些诗作反映了中国的百年沧桑,既写了社会风情,也反映了历史风云,不仅创作展示了高水平,而且极具史料价值。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发言中指出,当下,中华诗词发展创作势头很旺,这时,更要重视对其近百年发展式微状况的研究和散失作品、资料的收集、整理。国务委员马凯称自己是中华诗词的“票友”。他谈到,他至今保存着当年花一毛多钱买来的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并让与会者分享了他与沈鹏、袁行霈、杨金亭等先生切磋中华诗词创作的愉悦。他认为,中华诗词有自身的魅力,其内涵之深,形式之简,音韵之美,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是任何其他文学形式不可能同时具备的。如今,能学、背、读它的人以亿计。他说,中华诗词正在经历由复苏到复兴的过程,出现了喜人的发展势头。此时,我们要有危机感,要认真记取、反思新诗发展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新诗与旧诗、诗人与大众、作诗与做人的关系。音韵上要知古倡今,格律上要求正容变。马凯用两个千万结束了他满怀激情的发言:“中华诗词创作千万不能丢掉传统,千万不能没有创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