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不久,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医生,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30年之后,我会成为一所国有大型医院的院长。
改革开放初期,科学的春天刚刚降临,知识重新得到尊重并成为年轻人的普遍追求。1979年
值得庆幸的是,我在研究生毕业后正式跨入了浙江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其前身是肇建于1869年的英国圣公会广济医院,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也是浙江省声名最为显赫、实力最为雄厚的综合医院。
1985年,当我成为浙医二院肿瘤科一名大夫的时候,浙医二院已经100多岁了,它严谨的风气、内敛的氛围深深感染着我,但漫长的历史也会让一家医院稍显保守,更需新的活力和激情。当然,我自己也面临挑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医生?此时改革开放逐渐走向深入,大批学者走出国门,汲取西方的先进理念,我再次成为了幸运儿。进入浙医二院的第三年,我受浙江省教育厅公派,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学生时代,我就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的人,甚至在课堂上跟老师争论。1987年,我结束美国访问回到浙医二院,当时,医院刚刚开始专科化改革,一批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脱颖而出,我所在的肿瘤外科被分化出来,专注于乳腺癌、胃癌和大肠癌的诊疗,很快就显出竞争优势。专业化让单个学科针对的面更窄,也钻得更深。我为医院改革的新气象感到振奋,依然像学生时代一样好学好问,和同事们一起开拓新思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那时候,大家的思维很活跃,敢于发言也敢于创新,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成果。1991年,我被委任为浙医二院肿瘤外科主任。
从一名医务工作者到一名管理者,是一个不小的跨度,之后我又担任了浙医二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在履新院长的过程中,我也在用寻根究底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为这所百年医院焕发青春,肩负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浙医二院最初是一家戒烟所,帮助吸食鸦片的中国人戒除烟瘾;后来几经沉浮,但从没有放弃过广泽济世的“仁道”使命;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杀、解放战争,直至非典和汶川地震,浙医二院总是在时代的裂变和阵痛中身先士卒。百多年间,埋头做事,不事张扬,正是浙医二院的品格和风骨。在我担任科研副院长的时候,医院讨论未来的发展定位。当时国内很多医院更愿意把“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作为发展目标,但基于对浙医二院的了解,我们提出了一个朴素的定位――“具有鲜明专科特色的现代化研究型综合医院”,后来果然得到大家的认同。正是有了这个定位,我们陆续建起脑科大楼、眼科大楼、急诊大楼等,让这些学科走在了全国前列,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医院带来良好的口碑。
当前,浙医二院又步入了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明年年底,由杭州市政府和浙医二院共同建设的滨江医院即将竣工,这将是浙医二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我的有任之年,希望通过滨江医院,摸索出一条各方联合办院的新模式,让老百姓满意。
人物小传:张苏展,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1993年度赛克勒中国医生年度奖。主持开展大肠肿瘤相关基因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