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有”目标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2008-1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李金桀 我有话说
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要目标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随着公共财政向农村的不断倾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正在普惠亿万农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表示,2009年,中央为“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将增加中央低保补助资金,各地财政也会相应增加资金投入。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农村,将制定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办法,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低收入人群,要全部纳入扶贫范围,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农村低保覆盖人数已经超过3957万农民,比去年增长了500多万。与此同时,各地逐步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让更多生活困难农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也为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更高水平面上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

作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让千千万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到了免费义务教育的成果。2007年,我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惠及40多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近1.5亿名农村中小学生享受了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近1100万名学生还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补助。

看病难曾是农村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今,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建立,这一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截至今年6月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基本覆盖到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前实现了2008年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的目标。与此同时,在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各地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力争逐步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强烈冲击,我国近期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改善民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人民币中央投资中,340亿元将用于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约占总投资的三分之一。据了解,今年中央对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2008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水、电、路、气”投资332亿元,用于解决32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新增500万户农村沼气用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4万公里,解决无电地区40多万户160多万人口的用电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