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8年的中国金融改革,国家开发银行的商业化转型无疑是这一年的焦点。作为我国中长期融资的主力银行,开行的转型对于我国基础设施领域而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转型后的开行将发生何种变化?我国基础设施融资的格局会不会因此“变脸”?
“开行转型后,如果变成与其他商业银行功能雷同的银行,那无异于金融
有关专家指出,商业银行目前占据了我国融资市场的主要份额,“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模式容易引发资金分配上的马太效应,可能导致我国金融资源分配在行业间、区域间的失衡。
开行转型,让人们对弱势领域资金缺乏的担忧进一步凸显。开行近年来涉足了很多社会瓶颈和民生领域,其中助学贷款、中小企业、低收入住房等领域已经见到了成效。如果开行此时抽身退出,对上述民生领域来说不是利好。
四川省发改委一位官员指出,前些年某些商业银行纷纷从西部欠发达的县市撤出机构,开行这两年“逆流而上”,大力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以及农民工培训等。他说,如果开行也转型成一家普通的商业银行,那么西部欠发达的县市发展的资金来源将更加捉襟见肘。
或许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决策部门对开行的转型已有了初步的态度。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开行股份公司成立大会上提出,希望开行成为“业务特色突出”的大型商业银行。
作为开行股份公司最大的股东,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此次大会上也表示,希望开行“办成有中长期特色的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这既是开行股东的期待,也是政府部门的希望。
基础设施等中长期融资业务,一向被视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此次我国扩大内需的“6+1”领域,如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地震灾后重建等,大多具有中长期性质。而这些领域,恰恰是开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开行的强项。
开行一位资深人士表示,开行一直主要在公路、铁路、电力、石油、煤炭、电信、城市公共设施等领域开展业务,贷款以10年期以上的为主。一家商业银行的中层人士也表示,在基础设施等中长期信贷领域,开行的评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商业银行经常是看到开行介入了某项目后,才跟进贷款的。他说,凡是开行牵头的银团贷款,他所在的银行通常都“高看一眼”。
在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中,中长期融资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知情人士透露,开行改革方案要求开行改革后主要开展中长期业务,继续服务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这也表明了国家对开行改革的基本定位。开行的监管框架、资本金贷款等问题,一直是改革的难点。有关专家认为,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结合中长期银行的特点进行精心的制度安排,尤其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以及中长期融资在国家下一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盘考虑,统筹兼顾,为中长期银行支持国家急需发展的领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就在开行股份公司挂牌前两周,12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年度贷款规模1000亿元。当时的身份仍为我国最大政策性银行的开行,在这次新增贷款发放中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让人们相信,开行转型后无论具体定位如何,依然会被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