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流多科性医科大学学科构建原则及融合研究

2008-1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郑木明 我有话说

所谓多科性医科大学,是相对于并入综合性大学的医科院校和独立办学的单一医学院校而言的.它既不像综合性大学那样具有齐全的学科门类,也不同于单一的医学院校仅局限于医学学科,而是以医学学科为核心,覆盖与医学紧密联系的工学、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形成一种以医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进、协

同发展的医学院校。这种院校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发展优势。多学科医科大学的建设背景和可行性

自1992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的指导下,截至2002年共有556所高校(普高387所,成高169所)经过合并调整为232所高校,仅1998年至2000年就有19所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合并到了综合性大学里。从形势上看,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已成为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合并,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部分医学院校借助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大力发展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明显增加,科研经费成倍增长;部分综合性大学加大了对于医学教育的投入,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积极探索如何发挥综合性的优势,以建立新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广大医药专业类教师在新的环境中既感到了压力也获得了动力,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正逐步得到体现。

但由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学校还缺少成熟的经验和足够的认识,在合并中也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1、学校规模扩大后,管理机构重叠、管理层次增多,增加了管理难度,部分学校管理还不到位,管理权过于集中或不明确,医学院难以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2、部分院校合并后,过多地强调共性,在调整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科研岗位、划拨教学经费、考核教学科研工作业绩等方面,没有或较少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差别,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办学特色,影响了医学学科教学、科研的进一步发展;3、由于合并后的学校有的未建立相应的学科交叉、融合与发展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政策,原来期望中的学科交叉融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文理工医交叉办学优势也有待进一步体现;4、综合性大学的学科门类较多,受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学校传统优势方向的影响,医学学科往往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影响或限制了它的发展。

现代医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与此相适应,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也由单一的医学技术型转向具有宽厚的基础、文理医结合的知识结构、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从国外先进的经验来看,医学研究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生物学、工学、理学的研究背景,只有这样具有广博知识和宽阔视野的科研人员才能在前沿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大力发展与医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并促进其与医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借助他人的思路进发灵感,在最前沿的学科碰撞出思想火花;另一方面学科交叉融合可以整合传统知识,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思想方面开阔视野,对学术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独立办学的医科大学而言,在不具有综合性大学广博丰富的学科建设资源的前提下,只有走“多科性的医科大学”之路,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的规律,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流多学科医科大学学科构建原则与融合思路

一流多科性医科大学学科构建的原则是什么呢?主要有:(1)立足社会需要、发展应用学科.一流的多科性医科大学的学科建设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社会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于国家、地方社会亟需的应用学科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使学科建设的成果能尽快为民所用、服务社会。(2)优化学科结构、突出优势学科。一流的多科性医科大学在学科建设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要在综合分析学校已有基础、特色、优势和学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科学定位,走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之路,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合理优化布局学科资源,科学分配学科投入力度,突出重点,大力支持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的建设。(3)加强学科交叉、扶持新兴学科。一流的多科性医科大学应该利用学科之间的相关性、相融性、互补性,使学科之间的知识对流、理论互鉴、模式组合、方法碰撞,促进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交叉,实现学科的内涵式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而慎重地实现学科建设的外延式发展,扩大学科的发展空间,同时要积极扶持新兴学科,利用新生长点的学科生命力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4)搭建学科平台、鼓励学科创新。一流多科性医科大学的学科建设,必须以学科创新为根本任务。学校要努力搭建优良的学科建设平台,包括人才队伍平台、支撑条件平台、奖励机制平台等,为学科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上述原则,一流多科性医科大学学科融合思路主要是:

(一)构建学科群:高水平的大学必须要以高水平的学科群为支撑。学科群是现代学科高度分化和综合的结果,学科群建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相互作用的协同机制。它包括学科结构中的综合性、互补性、相融性,学科体系中的重点性、交叉性,以及学科发展中的创新性等。医科大学应该结合本校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特色优势的重点学科为龙头,融合交叉相关学科构建学科群,处于主导地位的龙头学科会对其他学科产生辐射作用,其他学科也会反作用于龙头学科,从而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学科群建设的基本构架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学科、紧密层学科、外延层学科。

――核心学科必须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基本条件是:具有为培养高质量博士生提供教学、科研和医疗实践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具有学术水平高、造诣深、能起核心作用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及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有稳定的科研方向和重大的科研课题,科学研究经费比较充足。基本任务是在完成教学和医疗等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牵头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招收培养一定规模数量的博士研究生,并对相关学科起辐射带头作用。

――紧密层学科由与核心学科的内涵联系紧密地若干学科组成。紧密层学科可以是本一级学科范围内的二级学科,也可以是跨专业、跨学科的二级学科或者三级学科。紧密层学科的基本条件和任务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或较明显的学术专长,能协同或协助核心学科完成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能与核心学科密切合作共同建设本学科群,促进本学科群的发展。

――如果把学科群比作一个球体,外延层学科则是处于核心层学科和紧密层学科的外表面,呈松散的结构状态。其基本条件和任务根据本学科群总体任务的需要来确定,能为本学科群提供教、医、工、研等方面的帮助。

(二)学科融合的内容。1、医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一流的多科性医科大学中应加强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融合,这种融合是科学之间发生的外部交叉,它构成了医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医学与工学的融合产生了“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与物理学的融合产生了“物理医学”、医学与力学的融合产生了“生物力学”等。现代医学如果离开了与其他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不仅不能满足医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不利于医学超前思维和医学原创性工作的产生。2、医学内部学科之间的融合。一流的多科性医科大学中应着重医学科学中多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它是医学内部发生的交叉,通过这种交叉可以使医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具体做法是将学科性质相近的课程融为一体,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将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实验学融合组成技能实验课程,让学生在理论中探索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都是有益的。3、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一流的多科性医科大学中应重视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越来越依赖于人文社会科学。其中包括:哲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长久以来,我国的医学研究只停留在疾病的理、化、生物学研究上,而忽视了人文、社会、心理等其他因素对患者的影响,这样培养出的医学人才不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单一的医学理论知识在医学系统知识结构中仅仅是一个点,复合型高级医学专门人才应该是知识技能、思维方法、道德价值等为基本要素的人格上全面发展。

独立办学的医学院校走多科性医科大学之路是一次探索与尝试,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改革管理体制,加强个学科、专业和管理层之间的理解、适应和支持,努力探索创建新的办学模式和学科发展机制,促进医学院校的全面发展。

(作者系南方医科大学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