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总称。这一理论体系既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又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的智慧与群众创造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精神旗帜,又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党的执政理念、价值追求与人民群众的普遍心愿与更高期待的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过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本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的创造、集中群众的智慧,则是我们党的高贵品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党的领导与群众创造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揭示了这种关系,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在谈到农村改革的时候他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事物、新经验,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的每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每一个重大理论观点,每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无不与激发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创造活力密切相关,而这些举措的成功,又无一不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统一。毛泽东同志曾生动地指出,我们党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创造经验并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前进的党。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方案可资借鉴,只能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建国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理论成就和实践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我们搞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了建国后近30年的历史经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继续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高度重视并认真总结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鲜经验,并不断地把这些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可以这样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历史经验与新鲜经验、总结经验与开拓创新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稳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断完善的进步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越来越深刻,认识越来越丰富,阐述越来越系统,实践越来越自觉。要清醒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也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我们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的告诫,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观察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统一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协调统一的要求出发,继续全面推进理论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执笔:郭根山、张建国、马福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