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内涵发展 特色强校

2008-1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袁小鹏 刘文初 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驱车黄冈市,在鄂黄大桥前方,就是规模宏大、设备完善、功能齐全、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型大学――黄冈师院。

黄冈师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程水源教授介绍说,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保持前列。学校2007年在全国高校排名是572

名,2008年是457名,上升了115名;2007年在湖北省属高校排名是第16名,2008年排名是第13名,前进了3个名次。今天,学校15000多名师生员工正朝着建设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地方高等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办学理念植入科学发展观

2005年,黄冈师范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学校党委行政一班人深刻认识到,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要革除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那些与办学规律和宗旨相违背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不断探索保持学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路径和方法。基于以上认识,时任黄冈师范学院院长的程水源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二十字办学思想,这也成为指导学校发展的办学新理念。

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提出了“攀层次,创特色,上水平”的九字办学方针,和“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八字校训。思路决定出路。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之后,黄冈师范学院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思路、举措和目标概括为九个方面,即确定一个办学理念,建设省属一流大学;紧抓二个省级重点学科,圆满实现争取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新一轮评估实现保量争优和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两大战略目标;立足三校区办学,实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三大战略;拥有四亿资产,支撑研究生、本科、专科、成人教育四种办学形式;推行办学机制、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五大改革,实现教育五种转型;实施六大校园建设工程,健全六大育人特色;形成七大学科门类,打造七大优势特色领域;围绕“厚德、博学、力行、致远”校训,构建八大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树立“九字发展观”,构筑九大办学平台。

五大改革创新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黄冈师范学院始终把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和目标。近年来,学校持续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制度改革与创新。

积极探索民主决策。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一种面向市场、尊重规律、科学决策的学校教育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市场调查、专家论证和通过教代会、党代会决定学校发展重大事项等科学民主决策制度。2005年,学校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组建不久,立即筹备召开了学校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了《黄冈师范学院“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事业发展纲要》、《黄冈师范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十一五”学科与专业建设规划》、《“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十一五”校园建设与发展规划》。目前,学校正在筹备第一次党代会,这次党代会,将就学校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事项作出决议,以指导和规范学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办学实践。

重心下移院系成为主体。其主要内涵为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致力于把教学院系建设成自主应对市场变化与需求的办学实体。学校党委书记兼院长程水源说:“办学的主体和实体是院系,其责权利就要到位。对于教学院系来说,学校把相关的权力全部交给你,把你该得的利益全部给你,学校领导、机关和后勤部门来给你提供服务。那么学校怎样知道你的责任尽到了没有呢,怎样评价你呢?这就必须要有一套方法,必须要有考核体系,而且这套方法和考核体系应该十分科学。”为实现这一变革,学校采取第一向教学院系放权,第二实行教学院校目标考核。

建立“二次分配”体制。建立了院系自主决策的“二次分配”体制;收入分配突出院系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院系人均工作量酬金当量为机关的1.25倍;确立了教学和学科建设主导分配的制度,教学工作量和学科平台建设工作量占全校分配总量的75%。

干部“轮岗”、“转岗”、“待岗”成为制度。主要措施有:“实转非”,即将一些到龄的同志由领导职务改任为调研员(或助理调研员)等非领导职务;“轮岗交流”,中层干部在教学院系之间、教学院系与机关处室之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轮岗交流;“免职转岗”,一是根据本人意愿,免去其所任职务,改任专任教师;其次是针对少数考核结果不理想、大多数群众不认可的干部,根据本人条件,经外出培训学习合格后,转到其他岗位;“免职待岗”,主要是针对考核成绩排名在最后两名的处级干部,或经公开竞聘未能上岗的处级干部,暂时实行待岗或派出学习等办法,待条件成熟后,再另行安排工作。目前,学校初步建设了一支符合“四化”原则、适应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干部队伍,现有各级干部学历结构明显提高,年龄及职称结构明显改善。

后勤实行功能分开、管理配套,要求效益优先、服务到位。后勤体制改革与创新不仅充分释放了学校后勤系统自身的活力和潜力,同时也使之与学校前期所进行的教学和行政系统的改革相契合,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一种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快速、和谐发展的运行机制。

着力推进学科建设等四项工程

学科建设既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建设与发展最大的亮点。以在建硕士学位点建设为牵引,全面推动学科建设。黄冈师院加快在建硕士学位点建设是加强学科建设、实现学校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的必然选择。为此,学校把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确定为“十一五”两大战略目标之一,还把2008年定为“学科建设年”。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强化科学研究竞争机制。黄冈师院以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在建硕士学位点学科建设。目前,学校现有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4个。对重点学科、在建硕士学位点学科,引进竞争机制,实施择优滚动建设的原则;定期对重点学科、在建硕士学位点学科进行全面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以人才队伍为基础,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建设。黄冈师院根据“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和顶尖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千方百计培养、吸引、凝聚优秀人才,实现了教职工队伍整体结构优化和教师队伍自身知识素质的优化。学校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成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等20余人。学校还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学者、艺术家100余人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常年聘有外籍教师20余人。

以平台建设和项目、成果为支撑,提升学科研究的层次。黄冈师院“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筹建工作从2005年开始启动,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形成了鄂东农村教育发展、鄂东红色文化、鄂东文化教育与经济发展和鄂东名人文化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学校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加强科研立项和成果产出工作,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校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针对学校自身的办学实际,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程水源教授指出,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制约学校“十一五”期间攀层次、上水平的“短板”,必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这项工作有新的突破。学校确立了十一五末实现“双百计划”(即100名教授、100名博士)和“131工程”(即10名省级学术带头人、30名校级学科带头人、100名优秀青年教师骨干)。2005年以来,学校每年预算3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授安家费20万元(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15万元、博士1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2-5万元,解决引进人才配偶事业编制和正式工作,提供110平方米以上过渡房一套。

黄冈师范学院新一届党委在带领学校员工建设一所新型地方大学的进程中,注意结合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探索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并使之与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是建树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内容包括确立和弘扬二十字办学理念、八字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学校精神;其次,是建构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主体内涵的文化实践体系。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做法及成效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实施“阳光助学工程”制度,形成“国家助学贷款、无偿资助、学校激励性资助和社会多渠道资助有机结合”助学体系的做法,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国内一些重要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第三,是加强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多种文化项目、设施与景观的建设,包括设计新的校徽、校园流行色,统一学校形象标示等,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黄冈师院新一届党委强调财务经营要为保障和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服务,提出要注意防范和及时化解学校运行中的资金风险,切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措施上,一是通过多种途径,广开财源,增加教育收入,筹措办学经费。包括对外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减少学校的资金压力,降低上半年的贷款额度,降低资金成本;在学校内部做好收费管理,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广开创收渠道。二是加强预算管理,改革管理机制,节约办学成本和管理成本,包括强化预算约束,实行资金流全面控制,通过贷款置换,及时调整和改善贷款结构,防范资金风险。目前,学校办学资金整体运行正常,学校贷款规模及其结构保持在可以调控的范围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