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3日电北京今年最大的一场降雪今天覆盖京城。前门大街上,有轨电车“铛铛”地敲着铜铃,在落雪中缓缓驶过月盛斋、全聚德、内联升等沿街“老字号”,车厢乘客争相欠身观望。司机是个23岁的小伙子,每天要在这条不足900米的明清御道上开车往返十几趟却乐此不疲,他说,“老北京的前门又回来了
沿前门大街一路向南,是北京城中轴线起点永定门。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评价“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2009年9月底,一个面积2.2公顷的广场在永定门脚下落成。几天前,记者在永定门城楼上俯瞰,广场上星散着遛弯的市民,由于毗邻交通繁忙的南二环主路,更显置身古都氛围的闲淡惬意。
除前门大街和永定门外,在仅有16.46平方公里的崇文区内,还密集地分布着明清皇家祭天场所天坛、北京仅存的明代内城城墙等文化遗迹,拥有16项国家级和27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以不同形式凝聚着古都风貌和老北京人文气息,使这里成为北京传统文化阜盛之地。
然而,文化传统总要在与时偕行的开掘中迸发活力、实现新变。面对丰厚的文化遗产,崇文区的做法是:以世界文化遗产天坛为中心,统摄东北角明城墙及其角楼、西北角前门箭楼、西南角永定门城楼、东南角将复原的左安门城楼在内的区域,实施“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
天坛文化圈既是“空间新概念”“文化集合体”“城市新名片”,还是以产业为先导的“经济聚集区”,涵盖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商贸服务三大产业,而天坛文化及其衍生的文化内容、文化现象,是“天坛文化圈”区别于其他经济聚集区的关键。
近年来,涵容了时代意象的“天坛文化圈”,正从“天坛居中,几楼环绕”的传统地理空间中生长起来:前门大街及其两侧经全面修缮整治后已恢复清末民初建筑风貌;南中轴道路改造和周边环境建设基本完成;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已成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及流通中心建成开放;天坛文化街建设稳步推进。
如今,天坛文化圈效应开始显现,并逐步释放出活力。今天上午,记者冒雪来到位于前门平阳会馆的“刘老根大舞台”。小广场上阒寂无人,体量巨大、色彩红火的民俗雕塑屹立在风雪中。透过小小的售票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到晚上的演出,这里就会热闹起来,虽然票价最低380元,但元旦期间场场爆满,“要提前半个月订票”。据官方预计,“刘老根大舞台”年营业额可达6000多万元,拉动内需超亿元。
此外,重张的前门大街也成为北京一大亮点,这里中华老字号品牌占79%,国际品牌占21%,是市级特色商业街和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以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及流通中心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企业1300余家,助推崇文区财政收入每年保持15%以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