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物博物馆和文博旅游“冷门”专业“热”着陆

2010-0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在2009年就业率低迷的情形下,100%的一次就业率来自历史系这样的“冷门”专业,这一纪录无疑会让人们惊叹。

创造这一纪录的,就是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历史系。而之所以如此,则因为他们拥有的两个专业:文物博物馆专业和文博旅游专业。

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书店、国家图书馆……这

些对许多本科生乃至研究生来说,都是很难进的单位,每年却会录用若干名联大历史系的本科生,他们对联大学生评价是:专业对口,工作容易上手,很有发展潜质。

“冷门”专业如此“热”着陆的原因,在于两个专业都瞄准了联大所在的城市――北京所急需的人才。

1978年,北京市正式开放的博物馆仅14座,而到2009年5月,这一数量达到151座。与飞速发展的文博事业不相适应的是文物修复人才的极度短缺,修复专家不但人数少,年龄也大都在五六十岁,图书馆、博物馆所珍藏的古籍善本、瓷器、玉器、书画等各类文物中有大量破损文物只能“排队”等待修复。可以说,联大历史系的文物博物馆专业,就是瞄准了这一“人才断档”。而且,除了修复,该系还为文物博物馆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文物拍卖、文物鉴定与辨伪、文物考古技术如书画装裱、拓片制作、文物摄影绘图,文物保护技术如金属文物、纸质文物、陶瓷器、宝玉石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人才。

在联大历史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实验室、文物鉴定室、陶瓷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金属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里,陈列着同学们正在修复的瓷器和画作、从各地收集来的各样民间艺术品,高高的书架上摆着他们的成果“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北京东城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报告”。系主任顾军告诉记者:“我们面向应用性,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历史系的滋养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符合了北京市乃至全国对文博人才的需求方向。”

对于文博旅游专业来说,旅游业中一些深层次的改变让其毕业生成了“香饽饽”,来华旅游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感兴趣,注重参与和体验,热衷探险与猎奇。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旅游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联大文博旅游专业的学生因其具有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知识和文博知识成为当今北京旅游业颇受欢迎的高素质文化旅游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