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八桂新印象

2010-01-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昆 通讯员 李恺兰 我有话说

经典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在大地飞歌舞台为世界著名歌手所熟唱,中越两国边民在东兴互贸市场里繁忙地交易着,一个现代化的保税港区在北部湾畔跃然出海……史称“八桂”的广西,如今处处展新颜。

在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壮乡儿女以开放的姿态、合作的精神、发展的风貌,向人们展示

着大气、包容、和谐的八桂新印象。

和谐包容面向世界八桂儿女的开放姿态

广西的开放与活力,与中国―东盟博览会息息相关。六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在南宁这个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达成了多项共识,形成了多个机制,开辟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渠道。“南宁渠道”,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机制。

不仅如此,在近两届博览会上,除了大量东盟客商前来参展,还吸引了来自法国、俄罗斯、瑞典等“10+1”以外的国家代表团参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唤醒了八桂大地自身蕴藏着的冲动和渴望,继而变成一种强大的自我升华的激情和动力,使其以大开放、大发展的姿态,阔步前行。广西,开始用全球化眼光来审视自己。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认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提升了广西干部群众的开放意识,增加了外界对广西的了解,大大提升了广西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推动了广西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主动融入携手共创八桂儿女的合作精神

风生水起北部湾。2006年3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2008年初,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一湾连七国,一双双合作的大手握在一起,组成了首个诞生于北部湾畔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昔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北部湾广西沿岸,再一次乘风扬帆起航。

很快地,这一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经济板块上,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激活了中外企业的投资热情。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磅礴前行,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2009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区GDP增长15.4%,增幅比全区高1.7个百分点,领跑着广西的经济。

一次次会面、洽谈、磋商……广西人的诚意换来了务实的成果。桂粤签订《共同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协议》,两广六市签署《西江经济发展论坛梧州共识》,云南省力促百色水利枢纽千吨级过船设施尽快开工,贵州省则提出了“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战略。

2009年末,西江边上传来喜讯――2000吨级贵港至梧州航道建成通航,至此,连通我国大西南和粤港澳的“水上高速公路”指日可待。

勇担重任抢抓机遇八桂儿女的发展动力

2009年岁末,广西人又得到重大喜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

这一喜讯,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的重大发展机遇,成为新年里令广西人民最为激动和兴奋的事情。

自治区主席马飚认为:作为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既是自贸区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自贸区将成为广西发展的“助推器”。

自治区党委政府也认识到,广西的发展,最关键的是人的发展、观念的发展。要发展,除了脚踏实地地埋头苦干,必须抬起头来看世界,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2009年11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正在自治区党委大礼堂举行。广西宣传文化系统的700多名干部聆听了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古小松博士讲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及相关知识。

广西文化厅厅长余益中认为:服务自贸区,舆论当先行,因此这样的学习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今后对服务贸易的条款还要组织专家、干部进行系统研究,争取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发挥广西文化人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