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幸福全在“大部头”

2010-01-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梦阳 我有话说

1979 年刚到鲁迅研究编辑部时,我到冯至先生家里约稿。闲谈中,冯先生说:一个研究室,在十年之内,立起几套大部头的著作,才能说是有成绩。

这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多年以来,我纵然也写些短评、随笔,但却是以写作“大部头”作品为主的:历时9年主持编纂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五卷

1000万字;《中国鲁迅学通史》,三卷本187万字;有生之年致力的《苦魂》三部曲、《鲁迅通传》、《中国鲁迅学百年史(1919-2019)》,都是三卷本的“大部头”。别人也许会以为我甘愿做“苦行僧”,其实,我晚年的幸福全在“大部头”。

幸福之一是可作“精神避风港”。一个人最要紧的是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经过多年风雨,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怯懦者。身无一技之长,手无缚鸡之力,从政无智,从军无勇,从商无金,只好钻到“大部头”作品中,从书本里讨生活,让自己的精神好有个安栖的港湾。而且这个港湾还须大些,重些,有足够的分量挡住风浪。

幸福之二是可作“心理平衡器”。虽然避居一隅偷生,还是常常遇到不平事,但一回到自己的书房,写起“大部头”作品,就立刻把全部心思集中在大丘壑之中,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无上的崇高感和成就感。又重温手边的《古文观止》,品读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名言:“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不禁气消。短而精的文章,自然难得,但作家身后还是要有“垫后脑勺的作品”。文章固然须以好为贵,然而如果质量上乘当然越多越好。把目标集中在“大部头”作品的写作上,精进于思想与文字中,凡无益于写作的都放弃或搁置,有益的则自觉地加强。这样就不会“在污水池中搅水”,为无意义的琐事、闲事浪费宝贵的生命。

幸福之三是可作“价值体现处”。写作“大部头”作品时,我虽然不能像将军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如政治家那般指点江山,但却可以“遁入更为艰深更为孤寂同时更为博大的精神内部”,“继续着对人性的探求”,“在写作中找到骄傲、自信,找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上的巨大快感”(金汝平语)。用自己的拙笔构建一座精神的大厦,使后人从中受到文化的沐浴、学术的滋养,也觉得自己纵然生活在远离世俗的别一世界中,却可使生命创造价值,自然心安理得了。

幸福之四是可作“生命归宿地”。我佩服钱锺书先生最后的彻底,不仅不修什么豪华的墓园,连骨灰也不保存。因为他有“大部头”《管锥编》在,不用在意骨灰的留存。我自知与钱先生无可比性,但也愿身后有一“大部头”作品传世,成为自己的墓园,使后人从中知道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曾经有这样一个傻瓜、笨人,“陋室粗衣甘自苦”,日夜埋首大部头,也就死而瞑目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