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民族宗教关系的社会理论考察》

2010-01-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兴 我有话说

张践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宗教关系研究,堪称国内少有的民族宗教关系研究专家。近年来,他把研究成果拓展到世界民族范围,取得了长足进展。《民族宗教关系的社会理论考察》是个标志性成果。为此,我向学界郑重推荐此书,这是一部民族与宗教关系研究、民族与国家关系研究的重量级研究成果,对我国民族宗教学的诞生

和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推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外民族宗教问题、民族国家问题研究的部分空白。

长期以来,学界因民族与国家两大概念的交叉性,导致了对两者关系识别上的极大模糊性。安德森提出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理念,对于民族认识无疑具有颠覆性。如何把因安德森具有颠覆性而搅乱了民族认识的平静的学界“湖水”加以澄清,用得着张践的“国家显性民族隐性”的理论观点。张践先生提出,国家是民族的显性的政治组织形式,民族是国家隐性的文化实体内容。这种“国家显性民族隐性”的观点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民族与国家的关联和区别。

在民族与国家本质的识别方面,张践引进了宗教要素来识别民族和国家。本书不仅第一次将民族分成原生性民族、衍生性民族、复合型民族和泛化性民族,而且在把宗教分为单一神教、多神教、一神教和泛神教的基础上,分析了宗教对民族和国家在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不同重要影响。在工商经济时代,张践突出了多神教和一神教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民族国家模式。民族国家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形成了“一族一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这种民族国家模式虽然暂时解决了欧洲国家现代化的难题,但是也为其自身留下了民族国家不断分裂的祸根。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多种文化的影响,坚定地选择了“多族多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多元民族认同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最小,保持了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使得中华民族得以在近代民族竞争中浴火重生。

本书前两章为理论的横向分析,后三章是宗教对民族国家农业时代、工商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纵向解析,这似乎已经清晰可见地呈现出“民族宗教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可以认定已经形成了民族宗教学的一家之言。张践教授如果沿着本书思路深入研究下去,无疑能够开辟出一条创建民族宗教学的可喜道路。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