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和谐、低碳:上海世博三步曲

2010-0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任生心 我有话说

◆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有持久力的支撑,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不能做到同步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观

◆学习的过程是增强文化认同、培养信仰和理想的过程。文化软实力是灵魂,它引领和支撑着硬实力,关系到民族兴亡

◆如果忽视了文化软实

力,就会拖硬实力的后腿。如果软实力滞后,也就破坏了硬实力。因此,我们要重视方方面面的文化理念的建设

在上海世博会演艺中心旁的显著位置,有五棵傲然挺立、金字塔形的大树。这是为迎接上海世博会,上海和江苏科技人员精心培育的“东方杉”杂交新树种。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感慨地说:“东方杉代表着我们共同心愿:愿上海世博会精神发扬光大!它源于欧洲,但只在东方四季常青,因此得名‘东方杉’,它象征着东方文化源远流长,也象征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文化世博”:

读书热推动“学习型社会”

“文化世博”理念,使“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成为上海人口里的高频词,邓伟志兴奋地讲:“学习”后面加了个“型”字,那一定是比一般学学、看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的过程是增强文化认同的过程,是培养信仰和理想的过程。有了文化认同社会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学习型”、“创新型”一定会在爱读书人的手中变成光辉的现实。邓伟志对记者讲述:为了实践这一理念,上海市民寻着“读书→知识→智慧→创新”的途径学习。

提出了“读书,让生活更美好”的学习主题,确立了科学阅读、文明阅读、快乐阅读、经典阅读等学习方式。我们有很好的学习条件,文化设施齐全,图书事业发达,拿一张图书一卡通,可在20多个大型图书馆借阅图书,上海人均购书量、借书量都在全国领先,上海有千余所各类社会办的学校供各类人群学习。前不久,上海评出了十户“书香家庭”。许多老年人纷纷捐书,蔚然成风。很多私人收藏家纷纷办起各种博物馆。上海的学习氛围也很浓,有各类群众性文化团队数千个。

上海网络文化相当发达,网民比例占全国第一,全国近百分之十的网民在上海。很多社区电脑联网,居民可以到社区免费上网寻找借书、就业、求医、购物信息,极大地推动了上海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什么难忘?文化最难忘,因为文化深入到人的灵魂中了。邓伟志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参展的人不仅带展品来,还带来了观念。世博会期间,我们将有金山农民画、嘉定竹刻、徐行草编等传统文化精品向世人展示。200个国家和地区约1亿人参展,其效果将对人类文化作出很大贡献。”

世博期间,有数以千计各种文化门类的研讨会、报告会举办,是传播各国文化难得的机遇,通过这些研讨、报告,这些会议的效果将大大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这是一种交流文化的难得时机,东西文化的交流,南北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传播是久远、无限的,文化是一种观念,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其实文化软实力是硬的,软实力的寿命是长久的,我们不能忽视文化软实力。

“和谐世博”:

让文化软实力深入人心

安徒生谁都知道,但有些人说不出他是哪国人。邓伟志举例道,我们为什么办孔子学院,不办中国学院?因为厚重的名人文化更有影响力、更有实力。所以文化无孔不入,谁也抢不走。文化也是一种力,也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第一力。软实力引领和支撑着硬实力,软实力是灵魂,它关系到民族的兴亡。我们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其实还有个更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东西,叫“无文不高”。抓国力,不能只抓“硬”不抓“软”。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有持久力的支撑,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不能做到同步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观。

我们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是推动、指导硬实力,看起来文化软实力是虚的,实际文化软实力存在于人们心中。人们如果吃不饱、穿不暖,谈什么软实力、硬实力。人们吃饱后就要讲文化软实力。重视软实力,就要重视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到了高层,就成了主义,成为道德规范。如果忽视了文化软实力,就会拖硬实力的后腿。如果软实力滞后,也就破坏了硬实力。因此,我们要重视方方面面的文化理念的建设。

文化软实力也包括“和谐”、“平安”。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如果上海世博会不平安,还怎么谈得上成功、精彩、难忘。邓伟志说,“平安”也是一种文化,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世博会期间,将动用一切社会力量确保社会安定。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他认为“民以安为地”。人们爱讲“宜居”,他认为应提倡“宜人”。住在豪华别墅,可谓“宜居”了。倘若人在别墅里坐卧不安,不得安宁,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宜人”,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要宜,那就应当是全方位的关心人。上海有个被市民称作最会关心人的社会组织,这就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已经成立15年了。15年来,扶贫、帮困、助学、助残、助医,做了大量好事。更值得一提的是,被帮、被助的人在脱贫或者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之后,助人为乐的精神格外强烈。慈善意识在代代传。

上海有几十位年年捐一两万不留名的市民。有的在汇款单上只是具名“老党员”,你找也找不到他(她),真是大爱无名,大爱无声!为此,民政部和中华慈善总会给上海颁发了一个“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邓伟志把慈善募捐叫“第三次分配”。第一次是纳税之类的企业与国家分配,第二次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分配,第三次就是救助。不用说第二次分配有不合理的成份,就是合理,就是公正、公平,那也有因病、因残,因为突发事故而收入低的人群。这些人少不了他人帮助。比如有的家庭主要劳动力被判了刑。判刑是对的,可他家的收入减少了。他的家人,尤其是孩子没有罪,有生存的权利。他们需要帮助。邓伟志参加过犯人和接受捐助的犯人家属座谈会。很多犯人受感动、被感化。家属接受救助,推动犯人接受改造。人人都应是世博会的主人,人人都是中国形象。大家都有了“和谐”心理,都讲和谐文化,弘扬“和谐”就成了上海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旋律。

“低碳世博”:

引领全新的环保理念

“低碳世博”也是上海世博会彰显的一个全新理念,它从侧面展示了上海文化软实力的又一创新。邓伟志介绍:中国馆在建设设计时,把“低碳”的环保理念融入了进去,即把阳光引进到中国馆里,阳光照射到底。阳光是直射的,由于设计精巧,阳光引入中国馆后,能折射到馆内许多角落。太阳能是新能源,建筑结构将阳光折射其间,起到了节电作用,节电即节能,节能即“低碳”。

世博会的召开,将涌现出更多的文化人才,我们将有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到国际上传播,我们的文化理念也必然传播开来。邓伟志分析:这一切,都将逐渐增强我们的文化传播力,即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目前,我们的影视作品出口的少,进口的多;图书作品也是出口的少,进口的多;反映人家的多,反映我们的少。邓伟志认为,通过这次世博会,将会改变这一状况。同样,通过世博会,我们也将吸收别国的文化理念为我所用。上海世博会也是世界的,届时将有更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国、了解中国,有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交流和传播,这是双向的,是共享的,文化将是越交流越丰富多彩。

按邓小平的话说,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邓伟志表示,任何传统都是过去,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贵在创新,关键是创新,有所突破,创新是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有机统一,不创新就没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要创新,让文化软实力“钻”到人们心里,而不是凭金钱物质笼络人心,那样,效果不会长久。

从1851年的第一次伦敦世博会以来,世博史告诉我们,世博会是举办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一个马力很大的马达。邓伟志坦言:世博会后,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会大发展,文化人才将会雨后春笋般出现。通过世博会,将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文化软实力在世博期间将产生爆发力,对于区域互动将产生很大能量。可以相信,在中国虎年展开的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对中国、对世界都将如虎添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