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日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在科技方
《纲要》确定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提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比较具体的8个定性目标和4个定量目标。在此基础上,重点确立了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等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68项优先主题;瞄准国家目标安排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等16个重大专项;针对未来挑战重点安排了生物技术、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海洋、激光和空天等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以及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和发育与生殖研究等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为保证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纲要》从支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同时要求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随着全国科技大会的胜利落幕和我国新世纪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党全社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将对我国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而《纲要》制定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共识,也为突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战略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十一五”时期的规划纲要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的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是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振兴装备制造业、探月工程、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项目中,科技创新、科技应用、创新环境和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整体而言,我国正在按照《纲要》确定的方向,大踏步地向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