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三角:调整经济结构快速扭转局势

2010-0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金玉 我有话说

对有“中国经济发动机”之称的长三角来说,2009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这只中国经济的领头雁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2008年,无锡市一家知名企业长椿公司因资金链突然断裂,登门讨债者络绎不绝。一时间,企业停工与破产,县域经济与块状经济危如累卵,成为长三角留给外界的最直观印象。“当时的感觉就像走路

走得好好的,突然发现前面就是悬崖,没有路了。”长椿公司的负责人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心有余悸。而更让人痛心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像长椿公司一样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破产、失业、滑坡……长三角经济仿佛一夜之间掉入了冰窟里。

回眸2009

最近,第四届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北京大学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吴晓波说:“2009年,江浙沪三地GDP总和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11大经济体。”到2009年底,长三角各地的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已经回升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这一点从农民工一夜之间紧俏起来可见端倪。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绍兴、金华两地100家企业中,实际招工人数仅占计划招工人数的61.2%,“民工荒”背后是火热的经济复苏迹象。

资本活跃、外向度高的长三角地区何以能如此快速地扭转局势?答案就是结构调整的高速度和强力度。

调结构从只卖不赚到少卖多赚。三九寒天,著名的“花木之乡”江苏新沂市高流镇却春意盎然,花木大户赵德友正带着工人忙着装车。“这已经是走的第九车花木了,30多万元的预付款已经到账了,余下的货到款清。”言语间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赵德友的今非昔比仅仅是长三角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这种调整并非是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被动选择,而是融入多年历程中的主动转变。20世纪80年代,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乡镇企业创造出令全国人振奋的“苏南模式”,长三角迅速跑在了全国前列;然而“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乡镇企业在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高污染、高耗能。挑战面前,长三角迅速扭转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外资经济并很快成为全国外资最活跃的地区。但一段时间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等问题再度凸显。曾经,苏州一家被引以为荣的儿童玩具厂花200多元的材料和能耗费生产的一个玩具,在国际市场上只能赚5毛钱。人们终于意识到:增长不等于发展,规模优势只代表实力,结构优势才代表竞争力。于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幕随之拉开。

调结构从短暂剧痛到长久幸福。位于太湖之滨的浙江长兴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而在几年前,这里作为支柱产业的建材、蓄电池等产业,产生的大量废气、扬尘、废水使当地的百姓怨声载道。自2004年以来,该县关闭、取缔了300多家各类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虽然暂时损失了1个亿的财政收入,但“短暂剧痛”换来的是“长久幸福”。现在,除了当地市民享受到了好生态,经济上也有了好效益:蓄电池行业不仅没有被整垮,反而脱胎换骨,成为优质强势行业。

调结构从“制造”到“创造”。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是最强有力的支撑。在昆山,一个生产“好孩子”童车的集团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如今已经申请到国内专利3620项、国外专利53项。由于实施海外知识产权战略,该集团在美国市场连续10年销售第一,欧洲市场连续3年销量第一,公司的70%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长三角各决策层看来,每次危机都可能孕育一场科技革命,催生一批新产业。2009年,教育科技大省江苏在危机前不但没乱阵脚,反而主动出击,积极掌握主动权,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战役:及时编制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这6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并在政策上为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成绩是不言而喻的:在科技部刚刚发布的“200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江苏的综合创新能力由此前的第四位一举跃升至第一位;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近1.5万亿元,产值增长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速;此外,昆山液晶显示基地、无锡微电子基地、连云港新材料基地等一颗颗江苏的“希望之星”也冉冉升起,并演绎出一个个真实版的发展神话。

经济结构调整为长三角带来的惊喜是巨大的:在浙江,第三产业不仅是“避风港”,还是强大的引擎。2009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浙江GDP的增长贡献率为67.6%,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在淮安,新近在此落户的富士康项目总投资达到了22亿美元,由于用工需求大,甚至出现了招不到工人的现象。“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大项目,现在都实实在在地在苏北落地生根。”淮安市出口加工区负责人汤正明对记者说。

长三角地区各项经济指标飞速增长。(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