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教材

2010-0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生贤 我有话说

生态文明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立足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过程中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准确把握环境变化趋势,借鉴国外环保经验教训,适应当前和未来环保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一

种高级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必须不断深化认识,主动付诸实践,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最近,中央文献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姜春云调研文集――生态文明与人类发展卷》(以下简称《生态卷》)。有关权威部门审读后认为:《生态卷》“集中反映了姜春云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和人类发展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资料丰富、翔实,观点新颖、超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对深入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有重要借鉴意义。”我感到《生态卷》理念新颖、见解独到、文风质朴,对于我们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推进环保事业发展也很有意义。

《生态卷》是春云同志几十年来探索、研究、论证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问题的成果,立意高远、内涵丰厚、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务实性、创新性、战略性、知识性。它回顾了中国生态演变的历史,审视、探讨了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全面总结了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经验,并就如何认识和破解生态环境痂疾,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系统、有深度的探讨和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观点、思路、对策以及展望。特别是从历史的大跨度、时代的新高度和地球生物圈的大循环角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为什么能够破解传统工业文明导致的资源环境危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如何推进等问题,给人耳目一新,印象甚为深刻。

《生态卷》着力破解、回答了人与自然、科学发展、生态文明本质及特征、转变发展方式、偿还生态欠债、完善干部考核制度、环境政策法规保障、环境科技支撑、生态道德文化等问题。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根基”。从功能上说,自然生态和人类是源与流的关系,自然生态养育着人类,自然生态愈好,愈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反之,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良好的自然生态曾孕育着许多令人赞叹的古人类文明,而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则导致了不少古文明的衰败消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经验和教训都极为深刻。

第二,科学发展问题。党中央确立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准则和根本保障。要真正破解生态环境恶化难题,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关键在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科学真理和行动指南,把认识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第三,生态文明本质及特征问题。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变革,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和飞跃。就本质而论,生态文明正是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文明,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公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的文明。《生态卷》将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归纳为审视的整体性、调控的综合性、物质的循环性和发展的知识性,这是对生态文明特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第四,偿还生态欠债问题。我国环保投入不足,留下的巨额生态赤字,已成为我们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的绊脚石。要根本扭转环境恶化趋势,必须下决心偿还这笔债务,做到“多还旧债,不欠新债”。一方面要给自然生态系统“降压卸载”,让其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另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主动修复受损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

第五,环境政策法规保障问题。政策是一切事业的生命线,也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法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屏障。一部环境保护的历史就是一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史,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不仅世界观错了,而且方法也错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解决环境问题要从经济政策和发展方式上找根源、寻对策。

《生态卷》体现了春云同志敢为人先的执着追求精神、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作风,对于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的时代重任。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灵魂所在和目标指向,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保工作者要高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主动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

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丰富,要求诸多,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取得的任何进展任何突破任何成效,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中国绝不能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向外转移环境代价”的老路,而必须立足本国,借鉴国际经验,走新型环保之路。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不懈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30年,其艰辛历程、成功做法和实践成果有目共睹,为继续探索积累了扎实基础和很好条件。继续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探索环保新道路越自觉越主动,生态文明建设就越有效越深入。我们要以历史眼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努力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和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经济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现实要求,是代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前景的新型经济形态。我们既要立足当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着眼长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早日助推经济绿色转型。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和有效性。要健全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深化价格改革,加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统筹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不断完善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绿色贸易、绿色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牢固才能行为果决,才能成效频现。要广泛宣传和积极推广生态文明观念,注意细节,改进方式,煦风好雨,沁人心肺,使生态文明观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单位、每个学校、每个家庭,进而转化为每个公民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

(作者为环境保护部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