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最近又多了一个头衔: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妈妈评审团”首批评审员。1月19日,“妈妈评审团”首次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卢勤接过聘书时一脸凝重,连连对记者表示,责任重大。
刚从外地讲学归来的卢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受全国少年儿童喜爱的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从报纸向多种媒体拓展。卢勤有一个小本,上面记载着关于知心姐姐电话的诸多第一次。最早给知心姐姐打电话的小朋友:北京米粮库小学四年级温鹏;打来电话年龄最小的孩子:两岁;接孩子电话最德高望重的人:康克清奶奶;电话里反映最多的问题:一写作文就发愁;来自最遥远地方的电话――南极中国长城站。
“孩子们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到了21世纪,我们又开设了知心姐姐网,成立了知心姐姐工作部,现在知心姐姐已经发展成一个团队,共同为孩子们服务。”卢勤说。
谈及互联网“妈妈评审团”,卢勤认为,这个评审团早就该成立了。她说,“关注孩子就是关注未来。孩子出问题,影响家庭,最终就会形成影响社会的问题,网络问题就是这样形成的。
卢勤坦言,在很长时间内,自己工作繁忙没时间上网。但是,在赴全国各地讲学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都在被网络困惑着。分布在全国的一个个真实事例,让卢勤看到了网络对孩子的深刻影响,促使她开始深入研究。
面对网络问题,卢勤认为有三点必须引起家长和孩子共同思考:
一是:上网做什么,是获取知识还是单纯娱乐?卢勤介绍说,据上海市少工委办公室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联合开展的“未成年人的媒体需求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用电脑、上网主要为了娱乐。“其实,电脑并非只是一个玩具,它更大的作用是让人接触到世界文化、最新信息,使你的认识超越局限。”卢勤表示。
二是:人类是网络的主人还是它的猎物?“我经常告诉孩子们,如果你能把控它,网络就像温顺的牛,乖乖为你服务;如果你沉迷于它,网络就像一个恶魔,毁灭你,吃掉你。”卢勤说。
三是:孩子为什么会网络成瘾?“有三种孩子最容易上网成瘾。”卢勤说。第一种是学习失败的。一旦学习失败,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在网上他们容易体验到成功;第二种是学习好却没有正确学习观的。这样的孩子在无法保持原有的位置时,对“努力学习”产生怀疑,容易迷恋网络;第三种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作为网上妈妈评审团的成员,我无法每时每刻上网,实时举报不良网络信息的工作,可能需要千千万万的家长共同来做。”卢勤说,她会发挥教育专家、“知心姐姐”的功能,对孩子、家庭与网络开展研究,寻找隐藏在网络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位小网迷给“知心姐姐”的来信,让卢勤至今记忆犹新:
妈妈,我爱你,而我只能在网络上告诉您,您知道吗?我很孤独。我渴望心灵的交流,在我受伤的时候,在我渴望自由的时候……我丝毫没有感觉到您对我的爱……我背负着全家的希望,这个责任已经把我压垮了。我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我会逐渐摆脱网络的吸引,请给我一些时间和信任,好吗?我始终认为沉迷网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心灵的隔阂!
卢勤说,这封信在中国少年报刊登后,许多父母十分震撼,他们找到了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知道了与孩子沟通是多么重要。
作为“知心姐姐”,卢勤最想对全国小网友说的话是:面对网络,你一定要头脑清醒,用网不恋网,清醒不痴迷。一个能把握自己行为的人,才能把握未来的命运。时代需要网络高手设计,网络需要高超骑手驾驭。
(本报北京1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