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期《早期中国是怎样的》
“早期中国”问题是一座亟待开发而且饶有兴味的学术宝山,一般认为应该从考古、文献和域外三方面研究。演讲说“许多古史传说的资料确实包含有真实历史的素地”,我觉得重视《山海经》的研究就很有必要。《山海经》中记载了约五百座名山、四百种
北京市读者任国征
早在春秋时期的列子就感叹,“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五帝之事,若觉若梦;三王之事,或隐或显,亿不存一”。这次读2010年第1期《光明讲坛》,从严文明先生的演讲中,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早期中国的文明状况,对祖国的悠远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感觉,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共同发展,虽有波折从未中断。中华文明能够绵延至今,得益于神州各大文化区的积极贡献,得益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委陈相飞
严先生的演讲,在我们单位同事之间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对严先生平实、严谨、科学的演讲便格外喜欢,它给我们教益是:
1.我国早期有五大文化区,这就大大丰富开阔了我们的历史视野,黄河、长江、辽河等都是我们民族的发祥地。
2.早期中国主要文明标志有五:国家的出现;阶级(贫富)的分化;宗教信仰的存在;城池的营建;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包括筑城、起坛、战争等)。这就为我们寻找早期中国,认识早期文明提供了可供辨别的标准。
3.正因为早期中国文化是多元的,而后又集中到中原,形成了一个以华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的中华古文明体系,从而有了核心、有了主体,便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内部活力,所以中华文明从未中断,一直接续发展下来。
地形地貌、森林水力、河流山脉、居住形态、建筑遗址、公共场所、人文遗产、文化气质、民族情调……这些是形成一个国家和民族认同性的有力物证。
陕西省档案局(馆)田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