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工作全面推进

2010-01-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庄建通讯员张爱芳)《大明集礼》、《大明一统志》等明清珍贵古籍今天在《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工作座谈会上规模亮相,标示《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工作开始全面推进。据悉,《中华再造善本》续编534种选目已确定,涵盖了明清时期以及少数民族文字的主要珍贵古籍。其中197种古籍已完成拍照,61种正式出

版。待其全部出版,中华古籍中从唐代到清代的珍贵古籍将通过影印再造方式得以完整、系统保存与方便利用。

《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原称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是2002年5月实施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一期工程的后续工作。这一工程旨在通过对珍稀善本的“再造”,使之化身千百,分藏于各地,从而确保了珍贵文献的传承安全并扩大流通,促进了古籍善本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中华再造善本》已完成的唐宋编、金元编共印制758种8990册,在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等机构的支持下,在制作过程中便陆续入藏国家图书馆,100所高等院校,31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并被国内外学术机构、收藏单位、专家学者、收藏个人购买,开始利用。一些学者使用再造善本已经形成了新的成果。学界普遍认为,再造善本解决了过去研究中难以看到一手资料的问题。通过对境外销售再造善本,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在美国、德国书展期间,多见外国友人购置部分再造善本。

在《中华再造善本》编纂出版过程中,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同一部书分藏几地的善本得成完璧或最大程度合拢,几部相同版本残本配补成为完帙或接近完帙,极大方便了读者,服务了学界。如元刻本《学易记》,全书为九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分别藏有一残帙。经查,国家图书馆存卷四至九,辽宁省图书馆存卷一至三,恰好合为全帙。经仔细核查,两部残帙原来竟是一部书。

在财政部组织的绩效考核中,《中华再造善本》被评为优秀,是近年执行最好的文化项目之一。《中华再造善本》作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典范,已被列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步完成对唐宋金元时珍善孤本“再造”后,学界和收藏单位多次呼吁,希望将明清时期珍贵古籍与少数民族文字古籍选其精品进行“再造”,从而对我国古代各时期的珍贵古籍予以完整、系统地再现。2008年9月,续编项目启动。

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古代学术、印刷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科学技术、医学、农业、手工业、文学、艺术等方面出现了一批世界知名的学者。在印刷技术领域发明了?版拱花技术,多色套印技术,实践推行了泥、木、铜、锡、磁等活字印刷技术。且因“文字狱”等政治因素,历经这一时期的许多古籍在版本、学术与历史资料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特别是一些现已失传的宋元版善本、孤本,因此时期藏书家的影抄,得以保存下来。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一些在汉文古籍中已经不见保留的文献资料,在民族文献中却有着明确的记载。《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同时选择制作了部分民族文字古籍,从而使“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囊括的珍贵古籍更加丰富,更好地发挥再造善本在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

续编工作还将适当补充古籍普查中发现的元代以前的珍贵古籍,特别是入选第一、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孤本古籍,同时也将有重点地收入存藏于海外的珍贵古籍。

在《中华再造善本》的影印出版过程中,通过提要撰写,一批中青年古籍整理研究、版本目录学人才成长起来,为古籍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