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提升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010-0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我有话说
党管农村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实践充分证明,农村改革发展不断开辟新境界、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提升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为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必须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的新变革新变化,适应“三农”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切实体现在组织领导上,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工作,在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做到加强“三农”,在谋划思路、制定规划、工作摆布上做到城乡统筹。当前,在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好形势下,一定要注意防止盲目乐观的情绪和麻痹放松的心态,确保抓“三农”工作精力不转移、劲头不减弱、工作不松懈。要把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体现在政绩考核上,细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好“三农”工作。要把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切实体现在“三农”工作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带着对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光荣使命和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倾听农民呼声,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扎扎实实为基层和农民办好事、解难事。

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强农惠农政策需要强力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农村实际、反映农民意愿、深受群众欢迎的好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赞誉。通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我们赢得了粮食连续6年增产、农民连续6年增收的好局面。面对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繁重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和政策指向,坚决做到执行中央决策不懈怠、不推诿,落实中央政策不走样、不变调,切实把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举措落实到位。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有关部门要通过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到农村基层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到农民群众中检验工作成效。

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近年来,无论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方面,还是在抗击严重自然灾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必须充分依靠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依靠增强生机活力的农村党员队伍,充分依靠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要求,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创新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能力。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干部到基层任职。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推行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互相促进。

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必须完善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出现重大变化,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利益关系日趋复杂,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新期待,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权利。近年来,各地在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方面,创造了许多切合本地实际、符合农民意愿的新鲜经验,建立了实现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载体,依法保障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因地制宜推广本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等做法。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切实解决好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党和政府领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加强和改进农村信访工作,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推进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