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高铁:落后于人图突破

2010-0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 我有话说

速度慢、站点少是美国旅客对美国铁路最大的诟病。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月28日宣布,联邦政府将从经济刺激

计划中拨出80亿美元专款,用于建设高速铁路。这一规划为衰落多年的美国铁路业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发展机遇,重整旗鼓似乎指日可待。

铁路提速带动经济复苏

1月28日,佛罗里达州坦帕至奥兰多的城际高速铁路率先破土动工。按照奥巴马政府的规划,共有13条“铁路走廊”成为专款的受益者,涉及全美31个州,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等州是最大赢家。这80亿美元的投资主要分布如下:

加利福尼亚州:23亿美元,计划修建800英里长的高速铁路,连接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旧金山湾区和洛杉矶、圣迭戈等大城市;佛罗里达州:12.5亿美元,修建连接坦帕至奥兰多的铁路,最终与南部的迈阿密联通;伊利诺依州和密苏里州:11亿美元,改进芝加哥至圣路易斯铁路,将列车速提至每小时约180公里。

虽然奥巴马把这一规划贴上“高速铁路建设”的标签,但其中不少铁路并未达到国际通行的“高速”标准。俄亥俄州的3条城际铁路最高时速为127公里,另一些将建铁路最高时速也不超过180公里,只有加利福尼亚州将建铁路最高时速可超过320公里,达到欧洲、日本和中国高速铁路的水平。

不论这些铁路是否有资格被冠以“高铁”之名,它至少给许多人以就业的希望。一位洛杉矶的网友称,今天对加州来说是了不起的一天。洛杉矶的失业率达到14%,人们又可以返回工作岗位了。

自从奥巴马政府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以来,以交通领域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重头。高速铁路不仅安全便捷、节能环保,还能缓解公路交通压力。更重要的是,建设高速铁路能够助推经济发展和产生就业岗位。奥巴马将这项高铁计划喻为“创造就业的发电厂”,并称其可与50年前的美国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相媲美。

美国的快车看起来像游乐场里的小火车

奥巴马在其第一个“国情咨文”中也提及高铁建设:“从第一条跨州铁路的诞生,到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建成,我们的国家向来走在世界前列。我们没有理由让欧洲和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

奥巴马还指出,中国的迅速发展为美国经济走出困境提供了借鉴。“华盛顿的政客要我们再等数十年,哪怕问题正在日趋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并没有等待,而是迅速采取了拉动经济的有效行动……他们正在重建基础设施,他们正着力于清洁能源的投资,因为他们要创造就业。”

奥巴马几近“煽情”的演讲,已引起美国媒体对世界高铁发展的好奇和关注。美国有线电视网报道称,中国政府在高速铁路网建设方面投入巨大。2009年中国建成了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将旅行时间从10个小时减至3小时,给国内航空业带来压力。“这种时速高达350公里、节能高效的火车比欧洲、日本的高速铁路还要快,使美国的ACELA快车看起来像游乐场里的小火车”。

欧洲和中国高铁时代的新火车站也令美国媒体印象深刻,如中国的北京南站,其建筑风格充满艺术动感;伦敦翻新了圣潘克拉斯火车站,它结合了维多利亚时代与现代风格,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高速铁路在环保和能效方面的优势也不容忽视。根据法国一家公司研究,铁路旅行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是汽车和飞机的30%到10%。

美国铁路的辉煌与落寞

今天,美国在高铁建设上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唯一勉强称得上“高铁”只有“美铁”的Acela特快车,运行在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东北走廊”一线,平均时速109公里,最高时速240公里。铁路经营的不景气和投资不足已造成美国高铁技术的落后,其铁轨、机车甚至通讯信号等研制都主要依赖外国公司。

而历史上,正是发达的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美国的“铁路时代”以1830年第一条铁路的诞生与运营为标志,在美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铁路是“独一无二和最庞大的运输工具”。美国是世界上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早在1869年便建成了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这条铁路不仅被誉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更见证了美国的西部开拓和全面崛起。铁路加快了美国人口的迁移,加快“西进运动”的步伐。美国出现了几次移民浪潮,移民人口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中部和西部。

19世纪末,在美国铁路大发展时期,中国劳工作出巨大贡献。图为矗立在美国加州街头的中国劳工雕像。

二战后,由于柴油机车的更新换代滞后,美国铁路业未能跟上战后旅行和贸易的增长。加上战时因保障军方需要而设置的铁路高额特许权税一直延续到1962年,以及政府对航空及公路运输的政策倾斜,使美国铁路业跌入低谷。在20世纪下半叶,美国铁路业的破产、兼并层出不穷,客运货运量急剧萎缩。到1970年,美国航空业占据了客运量的73%,而铁路客运量降至7.2%。1971年,全国铁路客运系统“美铁(AMTRAK)”成立。在公路堵塞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美铁的经营局面有所改观,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石油禁运”期间,但这种恢复未能持续。

困难和质疑

20世纪末,公路以及航空业的超负荷运转,为美国铁路客运的恢复提供了新契机。奥巴马的高铁发展计划可谓应运而生,却面临资金、技术等现实困难。

一是资金投入没有保障。在高铁规划中,加利福尼亚州获得的财政投入最多,为23亿美元。但据报道,该州铁路建设保守估计需要至少420亿美元,政府投资实际只能覆盖5%多一点。加州政府将提供和联邦政府一样数量的财政拨款,但加州财政紧张的现状让人不敢相信。奥巴马自然将向国会讨要更多专款,但在巨额财政赤字压力下,国会的态度可想而知。

二是创造就业的能力有限。有专家指出,高速铁路将为美国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但不是创造就业的“灵丹妙药”。美国运输部长雷蒙德・拉胡德承认,修建高铁基本靠“外援”。由于新铁路需要的专

业技术和设备可能来自法国、西班牙和亚洲国家,高铁项目最终能给美国带来多少就业岗位,实在不容乐观。日本铁路公司已积极抢进美国高铁市场,除了计划对佛罗里达州等高铁输出新干线系统外,还打算对其他高铁输出磁悬浮列车。

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社会,一些公众对高铁发展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质疑。

一是质疑高铁是否适应美国。铁路运输在欧洲和日本等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作用似乎更大。日本每平方英里人口达880人,英国达653人,而美国只有86人,其陆地面积比欧洲国家和日本大出许多。

二是质疑铁路的环保效益。一些人认为,对于气候变化问题来说,高速铁路的扩建也未必是好消息。美国的大部分机车仍将使用柴油,即使使用电力,因为美国的电力多来自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火力发电,也谈不上节能减排。

三是质疑政府对汽车的态度。美国人对汽车的热爱全球闻名。一些激进人士指出,政客们现在喜欢上了火车,可能是因为他们可以掌握火车和每一个乘客的去向。“他们痛恨汽车,因为汽车让人们自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