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报表明,我国已基本掌握了环境污染的家底,可根据需求按行业、地区、指标等不同类型分组进行数据检索和查询。
此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为2007年度。两年多来,全国共组织动员57万人,共调查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
普查工作获得四项重大成果
根据“普查公报”,普查工作主要获得了四项重大成果。
一是查实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普查首次将农业源、县级政府所在地以外全部城镇的生活源以及垃圾处理厂的渗滤液等纳入调查范围,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各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普查结果,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0.09万吨,总磷为42.32万吨,总氮为472.89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为2320.00万吨,氮氧化物为1797.70万吨,烟尘为1166.64万吨,工业粉尘为764.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3.94万吨。
二是摸清了污染源的流域、区域和行业特征及治理情况。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造纸、纺织等8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3%和73%;电力热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等6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9%和93%;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此外,还首次系统掌握了我国第三产业主要污染行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情况。
三是掌握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状况。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必须把农业源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的重要议程。
四是强化了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将全国592.56万个普查对象与环境有关的基本数据录入普查信息数据库,并编制了统一的编号代码,可根据需求按行业、地区、指标等不同类型分组进行数据检索和查询,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普查,提出了核定主要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系统方法,锻炼了环境保护队伍。
污染源普查数据是可靠的
很多人关心如何确保这次普查工作的质量和数据的可靠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玉庆认为这“不需要担心”。
首先,在行政法规方面,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对普查的主要原则和普查对象、普查的工作人员、普查机构的职责任务都作了明确界定。国务院还印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这还是国务院办公厅第一次为全国性的大规模普查印发技术方案。这个方案对普查的对象、普查的主要污染物、普查的技术路线、普查的组织实施、普查各部门的任务,以及普查数据的管理都做了明晰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这两个重要规定,全国普查办制定了九项技术规范、五项工作细则,来统一工作进度、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单是企业填报的数据,就需要经过五级审核。先是填报人审核;再由普查员审核;然后由普查指导员审核;接着由当地环保部门会审;最后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王玉庆表示,两年来,国务院“普查办”对全国的普查质量保证开展了三次大规模核查,组织了国务院有关十个部门共同进行核查。第一次清查的合格率是90.7%,入户清查的各种差错率在质量控制标准之内。第二次核查合格率为94.48%。最后一次是数据录入和汇总数据阶段的质量核查,合格率达到98.84%。凡是发现不合格的,都及时要求地方按照国家的技术规范重新进行调查,改正错误。
为什么说我国人均3000美元时污染达到峰值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说,这次普查结果与环保部日常掌握和了解的全国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地区和行业分布基本相符。如果说有差距的话,可能差距最大的数据就是COD(化学需氧量,衡量水体污染的一个常规指标)的排放总量。以前认为中国的COD排放大体上是工业占1/3,农业占1/3,生活占1/3;现在依据普查结果,农业可能比1/3强一点,工业占1/3弱一点,生活占1/3左右。
有人又担心中国会继续污染下去,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拐点。张力军认为,从污染源普查的数据来看,中国的环境保护已经开始出现了拐点。他说:“污染与经济发展在学术界里被认为是有一个曲线的关系,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子看,人均8000美元的时候,污染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由于中国走的是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子,所以中国有可能在人均3000美元的时候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
张力军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把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纳入了约束性指标进行考核。几年的实践证明,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能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总量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所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计划,并扩大主要污染物的种类,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在人均不到3000美元的时候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强化举措应对农业面源污染
从普查公报来看,农业源的主要污染物还是占很大比重,而且对水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这是因为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对粮食的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不合理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大量畜禽和水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面源污染。
在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巡视员王衍亮说,农业部门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截止到2008年底,已建成户用沼气池3050万户,针对畜禽养殖场,大中型养殖厂的大中型沼气池2700处。据初步统计,2009年又增加了450万户左右的农村户用沼气。这些沼气池的建设,消化和处理了大量的人畜粪便和其他污染物。测土配方施肥已经覆盖到全国2498个县,全国建设了1100多个农村清洁工程的示范村,在示范村主要污染物的处理率都达到了90%以上。
下一步,农业部门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主要是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项目。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主要是扩大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范围,积极推进散养户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其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落实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防治流失污染。2010年,将免费为1.6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配方施肥建议卡和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90%以上;同时,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