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做深了很难,做浅了其实也挺不容易,做到用公众语言叙述专业性很强的考古知识和理论方法,让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读懂甚至有那么点喜欢,不能说难上加难,可不下点功夫是肯定做不像样的。复旦大学文博系高蒙河
首先,该书的写作角度和内容,与我们常见的考古发现书籍多有不同。这从书名上一眼就看得到,著者显然没有正襟危坐,用“考古不是挖宝”这样的平实语段,开宗明义,力求揭秘考古内外的是非曲直,比如最遗憾的考古发现、种种考古失误等。这种置人脉于度外的善意评析,说实在话,于学术界已不多见。这样,该书就在以往几乎都是正面介绍考古的文字中,显得很另类,却又很客观,因而很能凝聚读者的眼球。
再从目录上也看得出,著者的不少题目都不是通常那种叙事式的,而是问题式的,比如有多少发现纯属偶然、还比如有没有国宝级文物、再比如敦煌石窟算不算考古发现,更还有为什么不挖秦始皇陵、考古改写了多少历史等等,让人觉得很好奇,所以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而在具体论述该不该发掘秦陵、乾陵等皇陵这一历来就有争议的问题上,著者提出各种假设,在假设中逐一反驳,而行文语句却又力避说教,犹如谈心。既告诉公众帝陵内众多的谜面和谜团,又叮嘱考古学者要耐得住好奇和冲动,不能为了一己之快而置人类遗产于不顾。这就让公众和学者乃至社会,都多了几分理性,少了几分浮躁。
其次,该书也不像常规那样,以介绍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吸引人,著者还带读者转身侧面观察那些考古的发现过程。相比一字排开的发现成果,百转千回的考古过程,更有探寻的曲折、寻觅的冲动、论证的争执、排误的快乐、发现的惊奇、无果的失落。总之,常人所看不到的考古人的喜怒忧愤,都被著者推到了前台,晒在聚光灯下。这就让公众心里面的神秘考古,变得可见、可触、可及、可爱得多了;这也让社会层面上的考古朦胧,变得不再那么专业、枯燥、干巴;不再那么只有小心求证,没有大胆假设;只有逻辑,没有假说。
该书与那些非专业人士写的考古发现类图书大不相同,著者坚守着考古学者的职业道德底线,所著所论力求建立在科学发现和遗产保护理念上。一方面少了许多盗墓类图书渲染的猎奇以及纯娱乐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多了不少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语言的通俗易懂、观点的发人深思、内容的精彩生动,都成为该书尤其值得推介的写作特点和内涵设计。
著者致力于考古公众化已由来已久,深知《考古不是挖宝》的出发点面向的是广大公众和社会越来越兴起的关注考古发现与研
究的热度。同时更重要的是,为未来保存现在,为子孙而保护遗产,该书展示的还不乏考古学者所肩负的社会公共职责、使命和义务。
《考古不是挖宝――中国考古的是是非非》高蒙河著山东画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