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在北京颁奖,华南理工
陈平绪出生在河南省兰考县一个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的小乡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贫寒交加的生活,唯一留下的美好回忆就是被父母称作“瞎倒腾”的化学实验:用饭勺、筷子搅拌制备胶粘剂,用大砂锅套小砂锅模仿水浴加热搞合成实验,甚至还用菜刀、挂锁试验电镀效果,经过他改良材料的月饼包装盒还投产卖出了好几万盒。
陈平绪家里收入微薄、兄妹众多,父亲一直重病缠身,为了凑够高中学费和买实验材料的费用,他曾经辍学一年到邻近的砖窑打工,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在离家40里外的县城读书时,他省下饭钱也要去买试管、试剂。考上大学后,父母东奔西走为他攒够了第一笔学费,可他却把这笔学费“省”下来了。
“‘省’学费不是不交学费,而是在学校帮助下申请了助学贷款。”陈平绪开心地说。他把每个月的伙食费控制在150元到200元之间,省下来的钱,全部用来购买实验原料与设备,还建立了一间简陋的实验室。为了调试出一个粘合剂配料标准,他大年三十都没回家,三天三夜只吃了32个馒头。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期间,陈平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省级科技成果三项,包括海尔集团、青岛啤酒、哈尔滨啤酒等国内数百家企业都有他的实验成果应用。
大学毕业后,陈平绪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优越的实验条件给了他更大的发展空间,每月的生活补贴也使他不再为衣食担忧。然而,命运的天平却倾向了对他不公平的一端――由于连续多年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他患上了严重的骨质增生和强直性脊柱炎,在实验台前坐下超过半小时,颈部和背部的剧痛就能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陈平绪没有低头:“只要206块骨头还连在一起,我就能工作!”他勇敢地面对病魔,并节节胜利。
如今,陈平绪已拥有超过40项粘合剂相关技术和专利,先后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大量实用技术投入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电工胶带用耐高温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压敏胶”的发明解决了目前国际上电工胶带耐高温性差、含卤阻燃、使用有毒溶剂的缺点,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