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没有结束

2010-0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何农 我有话说

2月14日,中国农历年大年初一,中国杂技团的演员用高超的技艺、彬彬有礼的舞台风范,折服了布鲁塞尔圣・朗贝尔区文化中心现场的观众,宣告了为期四个多月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圆满结束。

2009年10月8日,在锣鼓声中,两只中国传统的舞狮,在布鲁塞尔美术宫大厅中跳闪腾挪。这富有中国特色的“惊喜

”掀开了“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大幕。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王室、政府主要成员的悉数陪同下,参加了开幕式。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共有450个交流项目,其中有50个高水平的展览。整个中国艺术节覆盖了比利时各大城市主要展、演场馆,并辐射到了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芬兰等其他欧洲国家。艺术节围绕“古老的中国、当代的中国、多彩的中国、中国与世界”四大主题,通过展览以及涉及表演艺术、文学、电影等领域的项目,全面展现了中国悠久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生机勃勃的艺术创作。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58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考古研究机构、公共和民间文化机构以及1000余名艺术家参与了艺术节活动,其中包括了香港和台湾的文化机构和艺术家。时间跨度大、交流项目多、社会参与面广,在比利时产生了广泛影响。

“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于1969年在比利时创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邀请一个国家在比利时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展现其文化遗产的精髓和艺术发展的现状。此次“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大量专题讲座、研讨会与论坛,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探讨有关课题提供了平台。“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以欧洲主流艺术节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地展示中国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又一重要举措;同时为比利时乃至整个欧洲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提供了平台,进一步增进了中比和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并在中比关系史上书写下重要的一页。同时,艺术节还是优秀华人艺术家的一次大亮相、大集会。

艺术节期间,不仅有海峡两岸和港澳特区的艺术家联袂献艺,还有许多旅居国外的优秀艺术策展人士的积极参与,反映了当代中国艺术家的才智以及与世界平等对话的能力。

恩格斯曾经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总概括。“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充分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崭新面貌和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欧罗巴利亚艺术节”成为实践我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的例证,也是中国“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得到了比利时政府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比利时总理、时任外交大臣的莱特姆的一席话引起了各界人士广泛的共鸣:“中国艺术节提升了欧洲人对中国文化和艺术内涵及其多样性的认识。艺术现代化的定义已不再仅仅来自欧洲和美国,而且来自全世界,尤其来自中国。”为期四个多月的艺术节虽然谢幕了,但它带来的影响却会长久地留下来。形式上的艺术节虽然结束了,但越来越多的企业活动、公众活动,都在借着艺术节的东风,为自己的活动增加“中国”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本报布鲁塞尔2月1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