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部在崛起

2010-0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李慧 我有话说

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西部大开发重大决策。

十年后,又是一次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来势更猛、破坏力更强,世界经济风雨飘摇,中国东部经济也深受冲击,是西部担当“扩内需”的重任,成为应对危机的“减振器”和保持增长的“引擎”――西部工业增加值增

加1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东部的9.7%。

十年,两次危机,一次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点,一次检验了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成果,印证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远见。

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2009年12月,严寒造成中国天然气供应吃紧,“西气东输”三线建设提速。各方都在猜测取自新疆的天然气,最终将输向何地,四川、福建还是广州。连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加入猜测论证的行列,分析终点将在广州……

尽管国家发改委的方案还没有最后审定,但国内外都看到了商机。“西气东输”一线穿越9个省,年供气能力120亿立方米,投资突破1000亿元;二线穿越14个省,年供气能力300亿立方米,投资突破1420亿元。三线依然会是投资密集的大市场。

“西气东输”作为中国能源“大动脉”,连通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用气市场。当上海的一户居民打开天然气做饭时,他也许不会知道,这气来自千里之外的新疆塔克拉玛干。这片有“死亡之海”之称的沙域,以前从未被人征服过,而十年来却迎来了大发展,成为“西气东输”的起点。这些从西部输来的天然气,改变了中国的能源结构,将中国天然气消费比例提高1至2个百分点,每年可替代7680万吨煤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

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

十年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这样纵贯东西的“大手笔”,是中国政府为改变经济发展布局,实现全国资源合理调度的战略性工程,创造了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理事杜平说:“这些工程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促进了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军扩如此评述,并勾勒了中国区域发展的轨迹――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撒胡椒面”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就选择了条件好的东部地区重点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东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西部则成为发展的“低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发突出;1999年国家及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西部奋起直追,不断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一极:

在经济总量上扭转了东西部间经济进一步拉大的态势,西部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14647.38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58256.58亿元,年均增长率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东部,2008年西部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19.5个百分点;

西部交通闭塞的瓶颈正被打破,形成新的交通格局,铁路总营业里程从2000年的2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底近3万公里,增长50%,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36%……

“这些数字表明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厉以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改变西部经济面貌

十年前,西部的人才“孔雀东南飞”;十年后的今天,西部人才不仅“就地开花”,而且西部还“筑巢引凤”,引来了世界各地的人才,欧盟在中国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项目孵化中心就建在了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冯亚曦见证了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人才的流向,见证了成都高新区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飞跃,称这十年是西部的“黄金十年”。

同样,云南昆明巫家坝机场也在这“黄金十年”中一次次攀上新的台阶:建于1922年的昆明巫家坝机场是中国的第二个机场,一直到2005年旅客吞吐量才突破1000万;然而,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旅客流量就达到了2000万,以至于现有机场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货物及旅客运输需求。2006年底,昆明新机场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旅客将达到3800万人次,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联结欧亚的国家大型门户枢纽机场。

昆明机场的发展历程正是西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一系列统计数字也能支持西部的“黄金十年”:

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4122.6元增加到2008年的15857.18元,年均增长率14.42%,高于全国13.48%的平均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十年。

西部投资和创业环境显著改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999至2008年,西部地区投资总和达到158663.1亿元,年平均增长22%,投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为历史所少有。

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594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4000亿元左右,增长近4倍;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由1127亿元增加到5159亿元,年均增长19.6%……

“没有中央的战略决策,就没有西部的崛起;没有国家的大力扶持,就没有西部今天的飞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经济的助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支持是全方位、多渠道的。”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总结说。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国债项目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09年,中央财政向西部地区下达中央建设投资累计5507亿元,占总额的31.6%。

十年来,西部地区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1.74万亿元,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年来,西部地区有43亿(户次)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6481892亿元,为企业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等提供了资金支持……

改变西部未来走向

2009年岁末,地处中国―东盟对接前沿的广西得到重大喜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北部湾又将实现新的腾飞。

“北部湾”,一个熟悉的名字,一块曾经被忽略的宝地。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这片海域被唤醒,成为西部一个新的出海通道。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又有了新的蓝图:中国东盟“10+1经济合作”,构筑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东西互动的新平台,描绘着北部湾的美好明天。

而在四川盆地,一幅发展美景也在徐徐呈现:乐山至雅安高速公路于2009年底动工,这也是成渝环线最后一段动工的高速公路。此举意味着串起川渝30多座大、中、小城市的环线高速,有望2012年真正形成“成渝经济带”。

再把目光转到“关中―天水经济区”,向着新的战略定位迈进,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外,还将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北部湾、成渝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西部这些重点经济区已经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也将成为引领西部未来走向的新增长极。”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这样分析道。

十年的西部大开发的成果,为新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站在这个起点,眺望西部的明天,崛起的西部信心满怀。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西博会开幕式上指出的:“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

这届西博会,果然让人们看到了西部未来建设的力度和强度,西部12省区市共签订投资项目1339个,总投资额达5911亿元人民币,比前九届签订的投资总额还多1400亿元。以至于新加坡《联合早报》羡慕地预言:“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将迈上新台阶,迎来第二轮热潮”。

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霖指出,上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是“打基础”,下个十年是“富民”;上个十年是国家财政投入居多,而下个十年将是机制改革为主,激发民间资金进入,这样,中国西部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西部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都将出现新飞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