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詹姆斯,曾长期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退休之后,我来到北京,继续做教书育人这件事情。尽管我与中国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不算太多,对中国教育状况所知甚少,但我想,这并不妨碍我发现美中两国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某些明显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来到中国之后,我首先发现,作为一名教师,在中国教书与在美国教书有很大的
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学生的积极性。相比之下,中国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表现得更积极,更努力。在中国,受教育是一项基本权利。努力学习可以让人们上更好的大学,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在美国,受教育被视为一种义务,因为法律规定,学生年满18岁前必须接受教育。一个学生如果把上学视为提升自己的机会,那他在考试中的表现肯定要比那些把上学看成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的学生要好。中国学生在学习积极性方面表现出色,胜过他人。
学习习惯是另一个主要区别。据我所知,中国学生并不认为,每天学习时间长达12到14小时有何不妥。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不少中国学生都要在周末和假期继续上课。在美国,学生们每天的上课时间不超过七个半小时,每周上五天课,只有很少的学生在周末上课。这些需要在周末补课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这样做多半是为了取悦父母。面对考试,美国学生会尽可能地少花精力,能通过考试就行,而中国学生则会为了拿高分,不惜牺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美国和中国都是教育大国。尽管美中教育存在显著差异,但也有不少相同之处。这些相同点中最为明显的是,在这两种教育体系中,教师都被视为无所不知的“圣人”,他们是正确知识的源泉,他们发出的声音在教室里最具权威性。美国和中国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大体相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学生们都被要求学习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体育等课程,区别仅在于,美国学生更加热衷于体育、科学等课程。此外,我发现,美中两国学生都能深刻理解课堂笔记的重要性,都能将课堂笔记看成是教育源泉的传递和考试的依据。相比之下,美国学生们的笔记涉猎的内容更多,更开阔。据我观察,在基本技能方面,中国学生在基本计算和数学方面比美国同龄孩子高出许多,但是,在概念更加抽象的社会科学领域,他们或许不如美国学生。总的来说,我认为美中这两种教育体系都具备继续发展的优势。我喜欢我的美国学生,也喜欢我的中国学生。我发现中国学生的视野相当开阔,对知识充满无法压制的渴求。
我相信,老师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每当回想起我曾教过的那些并不聪明,但却最终成为优秀生的美国孩子,一种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今年已经62岁了。我在佛罗里达长大,在越战期间曾在美军护理部队服役。我有财政学和心理学学士学位,也有医院管理和教育学硕士学位及英语语言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我曾写了35本书,内容从诗歌、历史到管理,甚至包括厨艺。眼下我正在撰写并编审即将在中国发行的一套儿童系列丛书。我喜欢中国,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中国的孩子们。(汪英伦译)
图为詹姆斯・勒纳德在给中国学生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