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近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
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中长期内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本刊今日刊发的一组文章,就是几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如何突出重点调整好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课题做出的积极探讨。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我们取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低级经济结构到高级、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比例关系,从宏观看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从微观看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等。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其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和战略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既十分紧迫,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原因在于:
其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进一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和发展经济良好势头的当务之急。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先是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同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而出台了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国民经济保持8%以上的较快增长。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国民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而消费需求不足的格局没有实质性改观。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9年前三季度,在GDP的增长中,投资贡献了7.3个百分点,而最终消费虽然比上年有大幅提高但仅贡献了4个百分点。因此,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务之急,任务还相当艰巨。
其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是保证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措施。如果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属于短期政策,那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则需要在较长时间才能取得成效,是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措施。经济结构变化会形成新的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格局和更好更快的增长。所以,在我们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必须谋划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把短期政策同长期措施结合起来,以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是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措施。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很快,多国经济将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提到议事议程。科学家预测,未来十至二十年,以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将会发生。历史经验表明,谁能够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并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谁就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日本利用模拟技术,调整产业结构,赢得了持续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一跃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发展数字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118个月的繁荣。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前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是实现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最终目的的内在要求。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主要方面:一是结构优化,二是结构升级。结构优化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协调、合理;结构升级是指依靠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高度化或高级化。结构优化、结构升级一般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对国民经济的存量进行调整,主要是对已形成的各种传统结构进行改革、改造和优化升级;二是对国民经济的增量进行优化和升级,主要是把握好投资方向、投资结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结构调整的依据首先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成绩,近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措施也收到了明显成效,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较为突出的是:国民经济总需求结构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而消费需求作用偏弱;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内部依靠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业缺乏明显优势。同时,经济结构调整还必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正在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的新阶段。我们要把握这样的世界发展大势,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占领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依靠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基于上述原因,调整经济结构要采取的重大措施主要应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继续调整国民经济需求结构,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我国国情所决定,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我国保持了高投资率、高外贸依存度和较低的消费率。据世界银行数据,1990年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基本稳定在77%-79%,而我国大致在50%左右。这种“双高一低”的格局曾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看,持续的高投资、高出口而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相对较弱,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也会产生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因此,要下决心调整原有的需求结构,在保持适度投资率和出口的同时,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积极推动最终消费的增加,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其次,继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第三产业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高意味着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例如,2006年第三产业在GDP中占的比重,美国是76.5%,日本为69.5%,我国是39.4%;在国内,2007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北京市72.1%,上海市5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是我国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为此,要认真实行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和支持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稳步发展传统服务业,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再次,继续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由此导致的产业低层次,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应认真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同时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和下一轮国际市场竞争,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上述内容之外,还有调整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调整与完善。
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落到实处,使之收到预期的成效,需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如果经济结构调整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就既不能保证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不能实现效益好质量高的经济发展。从近两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看,2008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进入谷底,第二季度开始上升,至今“V型”恢复已成定势。在此背景下,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2010年和今后中长期的着力点,对于国民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相应地政策取向上,要在强调稳定增长的同时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
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的发展、应用和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需求、提供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要赶上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就必须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不能只是被动地学习模仿,而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走中国特色道路进行自主创新。
三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在深层次上必然涉及经济关系、经济利益的调整、国内国际关系的调整,而经济关系、经济利益和国内国际关系的调整,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例如在总需求中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涉及中央与地方、积累与消费、城市与乡村等分配关系,涉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等。所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从制度上得到促进和保证。
四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永恒课题。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完全由市场的自发调节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能因此否定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国际金融危机也再次证明,政府的有效管理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可或缺,但也不能因此无限夸大政府作用。总结世界和我国的经验,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