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义兄弟”应成为社会行为的坐标

2010-02-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小龙 我有话说

春寒料峭中,湖北的一对普通兄弟以至真至诚温暖了华夏大地,被人们尊称为“信义兄弟”。近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这对兄弟及其家庭“诚信兄弟”和“道德模范家庭”称号。无论是民间的美誉,还是政府授予的称号,都在表明一点:兄弟二人应成为全社会道德的楷模。

2月10日凌晨,南兰高速

上发生重大车祸。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返乡的民工发工钱,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外地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来不及处理后事,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按照60多名民工自报的账目,将33.6万元工钱发到他们手上。

从常理上讲,包工头给工人发工资天经地义,并不值得特别称道。建筑商孙水林的行为只是在履行法律义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然而,正是简单行为中的诸多难能之处,照亮了孙家兄弟人格上的高贵一面。首先,为了保障自身出行安全,孙水林完全可以待天气好转后回家发工资。相反,为了让农民弟兄们过上一个放心年,他选择在恶劣天气中连夜赶路,以致遭遇不幸。作为弟弟,孙东林也完全可以先处理哥哥的后事,待自己和家人的心情稍微平静后,再去替哥哥完成遗愿。然而,他却搁置了人之常情,沿着哥哥的足迹坚定前行。再者,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孙东林完全有理由仔细核实工资数目,而他却按照工人们自己的账目发放了工资。

“20多年来,我们兄弟俩无论多么困难,也决不会拖欠农民工一分钱。”孙东林含泪之语的背后,是兄弟俩以严格伦理自律的生动体现。正是在严格的自我约束下,孙家兄弟展开了感人的道德接力。“信义兄弟”用道德接力的形式诠释了他们的人生哲学――诚信。在农民工屡屡遭遇讨薪困苦的语境下,“信义兄弟”的行为更具有示范意义。

从去年年底的杭州讨薪女遭暴力凌辱,到今年年初的河北农民工高志强因讨要70元工钱被捅一刀,导致肾脏被切除,公众不断质问无良欠薪者的道德底线何在。正当人们不断呼吁完善有关法律时,“信义兄弟”展现出诚信和自律的力量,通过兑现法律和道德义务,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在“信义兄弟”的称号广为传播之际,或许孙家兄弟的名字在人们的心中渐渐模糊,但是他们的道德示范作用却愈发凸显。此时,“信义兄弟”已上升为诚信和道德的代名词。

诚信是“王道”。一个法治社会的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固然不可或缺。然而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发挥诚信精神的润滑作用则同样重要。倘若一个社会能以“信义兄弟”为坐标,时刻校正其行为偏差,那么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才有可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