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寒风已刮进地处中国西南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忠县,但忠县涂井乡的柑橘林里却生机勃发,黄澄澄的柑橘挂满枝头,引人垂涎欲滴。忠县涂井乡党委书记杨人斌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种的柑橘榨的果汁现在大多是出口到美国赚外汇。”
“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都可以从这里产生。”重庆忠县人这样介绍自己的
重庆忠县县长刘贵忠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当地大力发展柑橘等特色产业,引进龙头企业,目前柑橘加工能力超10万吨,建成柑橘基地果园20万亩,惠及15.5万果农、万余三峡移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10年前翻了两番。”
西部大开发10年,忠县经济总量实现了两个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巨幅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不仅是忠县。西部大开发十年,也是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由破到立、由弱渐强的十年。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介绍,从2001-2008年,重庆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基金116.8亿元。到2008年底,重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直辖市最初的366万人下降到了48万人,减少了318万人,减幅达到了90%,比全国平均减幅高了15个百分点。贫困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9.7%,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2008年达到3261元,排在西部首位。
2008年在世界经济普遍下行的环境下,三峡重庆库区经济逆势上扬,增速达16%。目前,重庆库区产业结构已有所优化,非农产业比重由1999年的70.9%提高到84.8%,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经济的增长也为库区移民的生活带来改善。目前重庆库区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达4538元、城镇移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383元,人均住房面积较搬迁前增加10余平方米。
重庆,山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这里,城乡二元化结构矛盾突出,贫区面广、基础设施欠账多等问题突出。如何发展经济,确实考验着当地党委、政府的智慧。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以来,重庆提出以西部大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完成中央交办的移民、扶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生态环境建设“四件大事”结合起来,顺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等各项重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西部大开发10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人均GDP年均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达到14368元和4126元,是西部大开发前的2.47倍和2.25倍。同时,绝对贫困人口从366万人下降到45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左右。
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