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塞上江南更妖娆

2010-0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李金桀 我有话说
“西部大开发这十年,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对宁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接受中央驻宁主要媒体记者的采访时,以大量的事实、数据历数了西部大开发给宁夏带来的巨大变化。

经济指标节节攀升

在宁夏,既有开发历史悠久的引黄灌区,也有人迹罕至的千古荒原。位于中部干旱带上的太阳山,原来就是一块不毛之地,现在则是令人瞩目的开发区。

西部大开发,让太阳山也“光明”起来了:一座座风力发电机在那里摆起了长蛇阵,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在那里列起了新队形,一根根油气管道在那里酿造着宁夏经济的新血液……风、电和原来光秃秃的荒地都被开发利用起来了,放出了“光明”。

太阳山的变化仅是宁夏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而让宁夏人民寄予厚望的宁东重化工基地,同样是西部大开发的杰作,它将承担起“再造一个经济宁夏”的重任。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国家累计为宁夏安排了283亿元,宁夏的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达23.3%。如今,宁夏以宁东“国家级煤电化三大基地”为核心的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日益凸显,形成了以能源、新材料、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五大区域特色经济,培育了特色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经济增速连续9年超过10%,年均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009年12月26日,从哈尔滨传来消息:银川入选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几乎与此同时,从西安又传来喜讯:银川进入2009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行列。在全国10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脱颖而出,排名第八,实属不易。

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也是风沙进入祖国腹地和京津唐地区的通道,但宁夏的治沙却有相当大的难度。自治区林业局局长王德林感叹:“种棵树比生个孩子都难”。然而,就是这寸草难生的沙滩,被英雄的宁夏人民用各种植被制服了。2003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全面封山禁牧。原来依赖放牧过活的羊只,就此全部过起了“饭来张口”的日子,由过度放牧带来的草场沙化也因此“销声匿迹”了。

10年来,中央和宁夏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74.39亿元,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7.79%提高到现在的11.4%,有1.95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每年向黄河排放的泥沙因此减少4000万吨,宁夏也成为全国最早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区。

治沙形成的沙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10年间,宁夏特色经济林总面积由88万亩发展到370.9万亩。枸杞、苹果、葡萄、红枣等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其中很多就诞生在荒滩、沙丘上。

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吃水渠里挑、行路沙里挪、夜里靠油灯、电视没图像”。10几年前,这样的景象在宁夏不难看到。如今,人们看到的是:“自来水入户,柏油路过村,家电下了乡,信息上了网,电视全覆盖,手机已换代,沼气入了户,太阳能上了房”。

在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红寺堡60岁的回族老人白凤明家院内,记者惊奇地发现一辆很新的三菱轿车。主人告诉记者:他已有20年的驾龄了,这车是儿子给钱买的。买车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探亲访友方便。从他的言谈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们的富足与满足。

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

对西部大开发有很深感受的,不止是饱经沧桑的老人。在银川市有一所号称“建在城市的农村中学”、“为农村服务的城市中学”――宁夏育才学校。阎勋就是这所高档学校的学生,而他的家则在400公里外的彭阳县。他用标准的普通话对记者说:“我从没有想到,自己能到首府银川来读高中。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贫困山区的学生享受到这么优质的教育!”

10年来,宁夏先后多渠道筹措“两基”攻坚资金17亿元,翻建、改建、新建中小学近1000所,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宁夏也在西部省区率先以县为单位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城乡的教学水平、人均受教育程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