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体制改革呼唤产业经营人才

2010-03-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大片《阿凡达》在全球狂扫24亿美元票房,中国市场的票房也超过12亿元,它不仅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更冲击着中国文化产业界的神经,明确了差距。导演冯小刚说,拍《唐山大地震》时,大地晃动、楼房垮塌、尘雾弥漫等场景要用的高精尖技术,国内尚无人才可完成,只能去欧美作后期制作。――中国电影不仅缺少特效制作的专门人才,

也缺乏创意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更奇缺有全球思维、有思想深度的领军人才。

目前,我国文化已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当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时,当我们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人才”――人才,可以是发动机,为文化产业插翅高飞;人才,也可以成为“瓶颈”,掣肘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领军人才:以一胜百

“企业转制就像烧开水,咕噜咕噜‘冒泡泡’,要烫得职工坐不下来,思想活跃、浑身有干劲,这样必然出故事、出成果、出亮点。”让安徽出版集团员工“冒泡泡”、有“状态”的原因是他们有一个“永远有激情,始终在状态,一心想干事,坚决干成事”的领军人物――总裁王亚非,他会早上七点多就进办公室,晚上十一二点还要打电话分配工作;春节前亲自给世界各大出版商和协会发出1000多封英文电邮,然后又把回函中的信息交给员工处理,并一件一件地盯落实……

领军人物是一个文化单位实施体制改革的“灵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如是说,领军人物的眼界决定企业的眼界,他的思想决定企业的思想,他的作风决定了企业的作风,甚至他个人的成功也决定着企业的成功。

搞了近30年国际贸易的王亚非,2005年来到安徽出版集团,担纲转企改制、组建集团的改革大任,他感觉改革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刚开始提出“有激情想做事”时,员工们不能适应,“像是一脚踢到棉花里,没有反应;如今像是踢在皮球上,有人争论了,也有思路了。”原来的惯性思维是“这件事不能做”、“那件事做不了”,现在想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浓了,企业不仅成功上市,而且还走出国门,到欧盟去建海外出版基地……

作为改革的推进者,领军人才应富有开拓精神,带领团队杀出一片新天地;作为企业的核心,领军人才要有领导魅力和强者风范,善于驾驭复杂局面;作为市场第一责任人,领军人才应是具有多种知识储备的全才,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发展方向。――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祁述裕这样评价“领军人物”的素质。

如此高素质的领军人才可谓“一将难求”,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科知识,更需要社会经验和市场判断。祁述裕认为,一方面可以吸引国外和业外人才投身文化产业;另一方面,要对文化单位等相关部门的领导进行培训和提升,比如借鉴MBA的案例教学,把学习和项目结合到一起,使企业领导成为合格的领军人才。

专业人才:精益求精

当湖南金鹿公司2007年在长沙开始进军动漫产业时,总经理肖薇发现,装修房子容易,可要制作动画就难了。好不容易招到的动漫设计师,经过韩国老师一测试,都不“精”,都不能上工,老师最简单的要求,画出一个“篮球投掷”的画面,竞然都表现不好,要么线条生硬,要么没动感。

拉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后腿”的正是专业人才不足和不精,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动漫处宋奇慧处长分析道,我国动漫从业人数只有1万多人,只及韩国的三分之一,远落后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

湖南金鹿公司从头开始,第一批免费培训100人,学生只需负担自己的生活费,就可以参加学习,而公司却要支付每个韩国老师15万元的月薪。“为了培养人才,给老师的工资,再高也值得”肖薇说。

第二期、三期又培养了200多名学生。学生们没有让肖薇失望,很快掌握韩国老师所教的内容,能够顺利制作了。可紧接着碰到的问题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面临被别的公司坐享其成、高薪挖走的危险。为了留住人才,金鹿公司的平均工资是长沙市平均工资的三倍以上,最高的主创设计人员还能达到万元月薪。肖薇知道,高薪留人,“公司最大财富是人才。”

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大“瓶颈”,在对30个行业的统计中,文化产业人才的紧缺指数度居首位。北京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主任皇甫晓涛认为,文化体制改革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一定文化技能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更需要能组织、策划、管理文化活动的经营人才,比如演艺经纪人、项目策划师、推广创意人等,能激活文化本体活力,使文化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据统计,我国总体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有1200万,只占总人口的1%左右,而美国纽约文化创意产业占总人口的12%,东京达15%。

怎样才能迅速培养如此量大的专门人才,去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皇甫晓涛给出了答案:专业院校是培养的主渠道,目前有近百所高校,设置了文化产业专业。其次,可通过培训机构进行专业人员培训,还可以从市场中锻炼培养人才。

复合人才:两翼齐飞

“对比四年前后的境况,没有一个懂经营会管理的好经理,就不会有今天的繁荣红火。”在采访“印象丽江”时,记者了解到了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故事:

2006年7月“印象丽江”正式公演后,并没有赢来“开门红”,每天观众不到60人,场场都是演员比观众多。短短半年就已亏损2400万元,整个演出快撑不下去了,丽江玉龙雪山管委会只好更换管理经营团队,有着15年从事旅游工作经历的徐涌涛临危受命。

他认真分析了“印象丽江”的问题,认为白天的演出,与其他晚上演出的不一样,原来采取的闲?和晚上演出的推广方式显然效果不佳。于是,转变观念,从源头解决问题,把“看演出”当作白天的一个旅游内容来推广,加大营销力度。

2007年情况逐渐改观,观众突破15万人;2008年经营发生本质变化,观众接近60万人,首次创造370万元的利润;2009年观众达到138万人,演出收入超1.5亿元,净利润7300万元。徐涌涛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去营销,再好的文化产品都只是自娱自乐,不能创造价值。”

经营性文化产业是产业,就要接受市场的洗礼。陈少峰说,转企改制的文化单位,成为了市场主体,就要去学会经营,去掌握“专业文化”与“市场经营”两翼齐飞的本领。现在文化产业尤其需要经营人才的加入,形成文化产业的复合人才。没有资本投入,再好的创意都无法实现。

由于过去我们机制不灵活,导致了人才的流动不畅通,用人机制不灵活,制约着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就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打通用人机制,引进人才,比如专门从事市场开发和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此外,要转变观念,主动走向市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恩格斯曾说过,一旦社会产生对某种技术的需求,将比办10所大学推动这门科学的前进还要快。文化产业处于这样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发展时期,要用市场机制来吸引和配置人才,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机制,去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图为动漫创意人员正在制作动漫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