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全国许多省份尤其沿海地区拉响“用工警报”。调查显示,近九成企业表示春节后准备招用新员工,而有70%的企业预期招工“有困难”。
“用工荒”究竟如何产生,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变化与民生课题?这个近来被社会热议的话题也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
“无工”与
“无业”并存
细心的人会发现,早在2004年珠三角地区就曾首次遭遇“用工荒”。此后这一现象在不同年份间或出现,并逐渐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劳动力输出省份。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沿海制造业受到冲击,“民工荒”被暂时的“返乡潮”取代。
“从这个逻辑上说,今年春节后‘用工荒’的出现并非‘突发事件’,而是过去劳动力短缺趋势的延续。”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代表做此判断。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人口结构在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在逐渐放缓。数据表明,本世纪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增速平均只有1%,最近几年更是降到仅有微小的正数。
蔡?分析,在去年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较大投资力度创造了更多就业;制造业上的失业者也有机会被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新岗位所吸纳。因此当过完年沿海地区订单增长时,招工困难立刻凸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工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委员看来,“用工荒”和“找工难”也有劳动人口自身的原因。“农民工本身具备的技术能力与产业升级的用工需求不匹配,就是关键问题。”夏涛说。这与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张庆成委员的观点不谋而合,“农民工自身对收入的期望比以前更高;而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用工企业则更偏重于招收具有专门技术的熟练工,这使得一大批缺乏技能的农民工望而却步。”张庆成说。
现实情况也表明,“荒”的多为技术工人,大部分缺乏技能和经验的农民工面临的却是“找工难”。数据表明,企业招工岗位中有三分之一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要求初中文化水平的占一半以上。
而在社科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成贵委员眼里,“用工荒”有被夸大之嫌,“‘荒’是相对的,只是由于报酬天平两端暂时处于摆动状态,一旦薪酬与农民工预期达成更高水平的一致,会有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补充进来,形成新的供需平衡。”
权益意识进步倒逼结构升级
“用工荒”不仅将社会关注度聚焦于保护劳动者权益,更将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上日程。
对农民工来说,过去那种只追求经济效益,高强度、低保障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不再是挂个牌子就能招到人,如今企业必须通过竞争,以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劳动条件、更多的福利待遇等来吸引农民工,这是劳动者谋求自身权益和利益的大好机会。”张庆成一语中的。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杰委员对此体会更深:“多年漂泊的打工生活,让许多农民工从过去只注重挣钱向现在更注重家庭情感和生活质量回归,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这方面的心理诉求更加显现。”
蔡?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来源于中西部农村,而需求则是沿海地区,解决这种地域上的割裂状态,就必须加快推进以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衡化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城市人口增多,收入提高,必然带来消费增长、新经济增长点启动以及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几乎有关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都涵盖其中。
也有人担心中国经济会否因为“用工荒”失去“世界工厂”的优势地位。事实上,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地区差异大,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将通过产业转移,转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客观上也为缩小地区间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创造了良机。“大批农民工返乡使得中西部地区必须加快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对接,加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陈杰指出。
无论对农民工个人,还是对中国经济运行,“用工荒”客观上都有积极的一面。当前,各地政府也在紧锣密鼓地出台各项举措,以积极态度对待“用工荒”,包括为农民工设定最低工资水平,放宽落户条件,增加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这对改善劳动关系,增进社会和谐都有积极意义。”蔡?表示。
着力技术培训
政府“架桥铺路”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尹成基日前表示,“用工荒”现象不能说明中国的就业问题已经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的人数都在增加,就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整体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教授王名委员认为,“用工荒”的出现表明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提示我们要高度关注和因时调整我国的劳动就业政策。
“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化为人力强国,重点是让需要就业的人满足就业的需要。”夏涛指出,“重视和强化对农民工群体的技术培训,是解决之道。”
国务院日前下发了《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恰恰也是力图解决结构性失业的矛盾,培养社会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工。
“不只是农民工,大学生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都应给予高度重视,”蔡?指出,在劳动力仍然丰富的当下,劳动无疑具有比较优势,全社会投资的基本方向理应尽量多地创造就业,否则就会在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同时,影响经济增长。他认为,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需要成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独立目标,不能被淹没在经济增长目标之中。从战略高度而言,国家制定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战略决策时,应以创造就业岗位和扩大就业机会为中心。
对民工的教育培训,王名委员建议,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协调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社保、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作用,共同为职业培训工作“架桥铺路”;另一方面,培训要注重有的放矢,与就业市场紧密衔接,重点加强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技术培训,使之真正适应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工业化、城市化的需要。同时,更要避免出现经济复苏后就业培训虎头蛇尾的情况。
①梅葆玖委员就京剧发展等问题报告提案工作情况。
本报记者赵洪波摄
②在妇女界小组讨论会上,郑?(左)、陈清霞委员热议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高腾摄
③杨澜委员关注城市农民工子弟如何享受与城里孩子同样受教育的权利。
本报记者高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