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家开发银行尝试助学贷款新途径成效显著

2010-03-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3月5日电(记者甄澄)“感谢国家开发银行的生源地贷款,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困难学生的关怀!”在5日举行的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学生座谈会上,来自甘肃定西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三学生韩文文,高兴地向与会者介绍着自己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虽然三年过去了,他对助学贷款的感恩之情依然溢

于言表。

可以给小韩的内心感受作注脚的,是座谈会上发布的一组新近数字:截至2009年底,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19.2亿元,覆盖全国24个省(区市),共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24万人次。据了解,作为基层金融业务的重要品种,国家开发银行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助学贷款产品,学生既可以从所在高校进行贷款,也可以从生源地进行申请。韩文文告诉记者,他和周围一些同学都是从生源地直接贷款,这样不仅手续简便,还款时间还延长了,还款方式也很灵活。而像韩文文这样得到国家开发银行新型助学贷款帮助的寒门学子,在全国各高校已不在少数。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1999年出台以来,资助了百万寒门学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等诸多原因,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正如金融专家所分析指出的,由于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市场机制和信用体制还相当薄弱,只有从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入手,才能打通助学贷款的瓶颈。正是循着这种思路,2005年1月,国家开发银行在河南省开展助学贷款试点,创新地将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采用“批发方式”开展零售业务,形成独具特色的助学贷款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更加方便获得贷款,还使大学和地方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试点当年的放贷规模就超过各家金融机构历年在河南省发放助学贷款的总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随后该行在全国15个省份推广。2007年,为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甘肃等5省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试点,并于2008年在全国推开。这种贷款形式明确了以借款学生为中心的三段信用联结,即以省、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实施主体,联结生源地、就学地和就业地,既提高了地方和高校的积极性,还有助于防范风险。

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工作成效的显现,国家开发银行的助学贷款工作也被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专家学者所认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助学贷款是令各级政府和千万家庭牵挂不已的大事,也是典型的市场不成熟的业务领域,而这恰恰是需要开发性金融雪中送炭的地方。”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三局局长孟亚平表示,2010年,该行将提高基层金融业务的电子化水平,方便借款学生跨区跨行还款;加强与地方政府、高校的合作,强化贷后管理,推动助学贷款健康发展,尽可能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