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邀请政协委员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回答记者的提问。
出席记者会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厉无畏: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时,厉无畏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本身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内容,它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这两大动力,来推进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产品创新,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降低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厉无畏指出,在推进产业升级当中,创意产业起到了很大作用。创意产业是开发人类创造力,解放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创意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总体来说它的比重还不是很大。
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一要转变观念,突破行业界限;第二要做好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第三政府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第四要加强非营利组织的作用;第五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文化氛围。
在回答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就业关系的问题时,厉无畏说,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制造业领域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像以前那么高,我们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来实现这些传统产业的创新,使它能够继续发挥吸纳就业的作用。这两年我国吸纳的大量就业主要还是在服务业领域,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所以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只要把握得好,对就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相反能够促进就业增长。
秦大河: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在回答有关气候变化的问题时,秦大河说,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是最早签署《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有着明确的原则,如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并重;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转让等。
秦大河说,中国也是最早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2005年到2010年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这显示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重视科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也为全人类负责。”他说。
郑新立:经济增长要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郑新立委员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看待我国去年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问题时说,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我们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到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他说,去年我国主要靠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投资率的上升,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所采取措施的结果,是保增长、保稳定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同时,这也增强了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正是基于这个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调整需求结构。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就今年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如何扩大消费,提出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
郑新立同时还认为,国务院提出这一系列鼓励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落实之后,农民收入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增加,农村消费的巨大潜力将会释放出来。
针对扩大消费和产能过剩关系的问题,郑新立说,扩大消费不仅不会带来生产能力的过剩,相反它会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比如近期消费的热点是改善居住和出行条件,围绕着这两大需求,企业能够准确地决定资金投向和规模,这有利于实现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王文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给非公有制经济带来更多机遇
王文彪委员在问答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给民营企业带来什么”的提问时说,对非公有制经济来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机遇还是大于挑战”。
他认为,挑战来自三方面,一是民营企业如何克服短期利益的影响;二是如何突破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瓶颈;三是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生态环保、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机遇也有三个方面。”他说,一是中央为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正确的路线和方向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障;二是国家赋予了民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调结构、促转变、上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三是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会给民企创造出更大的产业空间和市场能量,企业可以抓住这次加快转变的机遇,很好地发展自己。
王文彪在回答记者关于国家支持民营经济情况的提问时说,中央对非公有制企业,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态度是坚决的,政策是明确的,发展措施也是有力的,关键重在落实。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王文彪说,去年中央和有关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加大村镇银行建设力度,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例,都解决了不少问题,见到了实效。但是,面对后危机时期仍然希望有关方面加大落实非公经济36条和中小企业29条的政策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这个老大难问题。
徐冠华:科技成果转化“三多”与“三少”
本报北京3月6日电(记者李金桀、贾宇)“国际入选的我国科技论文总数已位居世界第2位,申请全球专利的国际申请量已超过了6000件,居世界第6位,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相比仍然偏低。要解决这些问题,核心是政府政策怎样更好地进行引导。”在今天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徐冠华如是表示。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科技的力量,但目前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徐冠华将其总结为“三多”、“三少”:技术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多,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少;模仿、跟踪的成果比较多,原始性创新的成果比较少;“短、平、快”的成果比较多,反映长期科学积累的成果比较少。
徐冠华就此提出三点――
首先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这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自己关在屋子里做研究,很容易产生单纯的技术导向。”徐冠华说,有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有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就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要下决心破除利益格局的障碍,继续推进科技评价和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评价和奖励是科技活动的一个指挥棒,只有解决了指挥棒的问题,我们才能够真正克服当前存在的一些学术浮躁的现象,才能够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以及集成创新的宽松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重大的科学技术的突破。
第三,大力地继续倡导学术开放和平等,现在单科的研究体制必须要有进一步突破。要倡导学术民主、学术平等,要让有作为的、有创造的青年人敢于挑战权威。因为科学的突破往往是对前人的全面否定或部分否定,要否定,就要有勇气、有氛围。敢于挑战权威,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出新的成果、出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