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面对这样一个思想活跃、规模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传统的管理方法受到空前挑战。调查表明,法制意识增强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法律武器成为他们在面对纠纷时的“首选”,高校与大学生之间“对簿公堂”的事件时有发生。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
产生法律纠纷的几个主要方面
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是一个“综合工程”,它涉及学业管理、纪律管理和日常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又往往是大学生容易与学校发生“冲突”的关键领域。首先,高校的学业评价缺乏科学标准,评价结果带来法律纠纷。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有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但国家《学位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并未对获得学位的具体条件做出详细规定,各高校的规定又详略不一,标准不同,这就使得一些学校的学生因某一门或某几门功课考试未达到校方规定的标准不能获得学位证书甚至于毕业证书而引发“冲突”。
其次,高校的纪律管理缺乏法制意识,处罚过当引发法律纠纷。在这一方面,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其一,是处分轻重是否恰当的问题。《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如果一个较轻的过失给了一个较重的处分,就可能引起纠纷。其二,是处分程序是否恰当的问题。学生告学校的案件中,这一类比较多;尽管学校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有理有据,但由于程序上存在“瑕疵”,往往导致结果经不起法律的“考验”。
再次,高校的日常管理缺乏服务意识,管理不当导致法律纠纷。高校有各种各样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管理不善或处理不当,就可能侵害学生的相关权利。学生的私有物品受物权法保护,学生有隐私权、名誉权等人身权利,如果造成侵害,学校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实施依法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发展,“依法治校”已经是新时期高校管理的根本。为了在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实施高校学生依法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依法修订完善校纪校规。作为学校管理学生的基本依据,校纪校规首先必须合法。否则,一旦发生与学生的法律纠纷,学校就会处于被动地位。我国高校许多管理规章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的,不少条款与法治要求不符。在新世纪新阶段,高校要依照法律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修订完善,并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这是维护学生、学校合法权益,避免或减少法律纠纷的重要前提。
其二,重视学生的法规教育。要让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知晓自己享有什么权利,应履行什么义务;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法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减少学生行为的盲目性,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减少法律纠纷的发生。学校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校纪校规教育,特别是案例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防患于未然。
其三,强化管理人员的四种意识。一是法治意识,管理者要知法、懂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二是学生主体意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基本权利,牢记高校与学生之间既存在行政法律关系,又存在民事法律关系,避免发生侵权行为;三是服务意识,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四是责任意识,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减少学生违法违纪行为。
其四,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依法治校与从严管理的关系。没有从严管理,依法治校就落不到实处;从严管理不等于从重处理,而是严格依法管理,当重的就重,当轻的则轻。二是要处理好依法管理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加强依法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顾此失彼。三是要处理好依法管理与正确应对法律纠纷的关系。对已发生的涉法纠纷,要高度重视,利用各种方法,争取缓和、化解矛盾,平息纠纷;学校要服从法律裁断,履行法定义务。实现依法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代高等院校应该始终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学生与学校一样,都是独立的法律实体,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对高校学生的依法管理,在现代高等教育体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现依法管理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为依法规范高校学生管理,2005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不仅要求高校“依法治校,从严管理”,而且对“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作了明确界定。此外,《规定》还对学生处分作了严格规定,强调处理过程要遵循“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的原则,使学生所受处分与所犯错误性质严重程度相吻合。这一系列规定,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也是新时期实施“依法治校”的根本准则。
实现依法管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许多新变化。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管理对象更加复杂;学生缴费上学,就业压力增大,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凸显;学生对教学与服务有了更高要求,对自己的权益更加重视,学生及其家长的维权意识增加;后勤社会化,使学生住宿更加分散,环境更加复杂,使校内经营性成分增加。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增加,对依法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高校与学生的法律纠纷,许多就是因为未能及时转变管理方式,未能依法管理所造成的。
实现依法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生和学校都有自己的合法权益诉求;一个和谐的校园,应该建立起充分尊重和有效保护两者合法权益的管理体制。近年来,个别高校由于漠视学生的合法权益,试图以行政手段压制学生的合理利益需求,最终引发了冲突,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败坏了学校的声誉。在学生主体意识日渐形成的今天,学校要努力做到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