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转型
南京大学刘志彪在《中国经济问题》(2010.1)发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与对策思考》一文指出,以低级要素嵌入全球价值链发展外向型经济,既是推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过去几十年中经济高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和未来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理流转的支撑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已在各地广泛存在,在一些地方的城乡结合部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已呈方兴未艾之势。杨继瑞、帅晓林在《改革》(2009.12)发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理流转的支撑体系》一文认为,集体建设用地的合理流转在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理流转尚缺乏必要的支撑体系,尤其是法律制度的欠缺,使农民无法获得相应的财产主体地位,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作者指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本质上是要在经济上探寻新的实现形式,而实现这种形式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农村集体用地流转权益的合理分配机制。同时,在外部环境方面,要加大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及其配套体系,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中介服务体系并形成有形市场,严格实施农地的用途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地的定级估价制度,完善农地流转价格管理制度,建设并完善与农地流转相配套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湖南大学苏基溶、廖进中在《经济评论》(2010.1)发表《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类储蓄动机的实证分析》一文指出,消费不振和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作者应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同时检验了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三种储蓄动机假说。结果发现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为了启动居民消费,减少储蓄,政府至少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快建立起覆盖全社会包括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降低居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预期程度,直接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二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和个人理财产品。改善信贷环境,当居民面临收入与支出的非预期性变化时,可以通过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发展个人理财产品和商业保险机制,通过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机制也能减少居民所面临的风险。三是降低基尼系数,改善收入分配。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开征累进的遗产税,调高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增加其累进比例,从而减少居民的遗赠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