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不应只是简单的真实历史文化的载体,而应观照现实,承载文化传承、以史为鉴的功能。让历史照进现实,《大秦帝国》的社会意义正在超越作品本身――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丁振海指出,一部优秀的历史剧应当在史诗的指导下,揭示出历史的本质规律和主流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
王一川断言,《大秦帝国》的热播将引发对中华文明正源问题的大讨论。“到底中华文明的正源在哪里,是电视剧中宣扬的大秦文明,还是齐鲁文化、楚汉文化,作为文化争鸣,山东、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影视创作者,也大可以分别对各自的地缘文化精神加以新的发掘和比较,加入对中华文明正源的重新发掘与争论中,从而形成一次新的中华文化比较研究浪潮及影视创作热潮,由此对中华文化的正源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和确认。我想应当感谢电视剧《大秦帝国》的创作者,他们为当前我国观众和学术界重新反思中华文明的源头及其精神,提供了一次新的美学机遇,一个新的公共文化交流平台。
曾庆瑞认为,《大秦帝国》将商鞅变法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有益启示也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秦朝当时的变法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割”,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凡社会改革都是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都是社会利益的再调整,它必然会引起既得利益者乃至集团强烈反对,一旦处理不当,这种反对和对反对者的打压,甚至会演化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所谓“变法之难在野,变法之险在朝”,“要法治,不要人治”,都是真理。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看《大秦帝国》给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田卉群带来了惊喜。她说,我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青春版历史剧。一个国外评论家指出,在中世纪人们需要英雄引导,在封建王朝是传播和道德的引导,而现代社会需要他人引导。作为现代艺术的电视剧,应该塑造有独特价值观念的他人引导者形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电视剧却一直以英雄引导为理念,塑造的帝王将相往往无所不能,精明强干,高高在上,接受观众的仰视。从这个角度看,《大秦帝国》从价值观念上突围而出,秦孝公和商鞅两位主人公并不高高在上,他们也在不停适应社会的挑战,不断作出抉择,成为真正走下神坛的领导者。网上有一个说法,把秦孝公当成董事长,把商鞅当成CEO,而将秦国当成一个正在发展的企业,这为时下年轻人在职场打拼提供了一种参照,把中华民族富有挑战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格化为我们现在的引导力量,可谓一次有益的尝试。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副主任、文艺评论家李德润强调,“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前人的经验,知识的百科全书。继往开来,这是历史的无穷意义之所在。48集大型历史巨制《大秦帝国》以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为背景,以商鞅变法为题材展开故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大秦帝国从贫穷落后走向强国富民,全面开创新文明的艰难历程,将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呈现给处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今日观众,可谓立意深远,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求贤令”,秦孝公强调要“真诚求贤”,不搞形式主义,又提出“度外用人”,即打破当时社会的常规选拔人才的观念,破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陈规陋习,唯才是举。这在当时作为一国之君实在是难能可贵,对当今多种多样的“人才招聘会”,名目繁多的“公考”等,无疑也是一个有益的借鉴。
如果说历史观是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骨,艺术表现手法就是它的血肉,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焕发出天然的生机活力。能把一段严肃的历史说得不涩不闷、生动有趣,是因为《大秦帝国》坚持遵循艺术规律,坚持以长远的目光发展培养市场――
“表现秦历史的文艺作品从小说,到戏剧、电视剧,已经有很多,但由于诸侯割据的线索过于庞杂,人物太多,绝大部分是不成功的,应该如何表现是极大的难题。但这部电视剧却能条理清楚地展现了那段历史。”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郭运德指出,这部作品没有让历史陷入冗长干瘪的事件陈述之中,而是从人物命运发展轨迹入手,把众多人物的欲望、理念、性格生成和人生追求全部融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去,以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命运沉浮揭示历史的具体进程,成为作品的最大亮点。比如开明大义的老太后、老谋深算的甘龙、贵族反对派马前卒杜挚、谋略兼备却心胸狭窄的庞涓等,他们构成了《大秦帝国》人物画廊中耀眼夺目的风景线。尤其对商鞅的刻画,作品没有回避其实行严刑峻法下存在的弊端,但是又展现出他为了维系变法慷慨赴死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其思想境界的塑造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大秦帝国》是一部让我看了就放不下的作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当代电视》主编张德祥说,能吸引观众,作品艺术魅力可见一斑。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该剧塑造了一个卓尔不群的变法者形象。商鞅要为天下立新法,更要树立执法的楷模,虽然得罪了好多人,却坚定不移,那种气魄让人动容。而且商鞅不只有强硬的一面,我们还看到了他充满侠义和柔情的一面。创作者为他设计的与白雪公主的爱情故事可谓妙笔,有了这个线索,我们在凝重中感到一种浪漫的气息,对商鞅的人格刻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用,使该剧的艺术品位又上升到了更高的水平。
《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说,反映政治的电视剧,对语言要求很高。《大秦帝国》里几乎所有台词、语言都有艺术张力和内涵。特别是在朝会上,新老政治家的辩论,在一般电视剧里都是过场,但在这部电视剧里却可看性很强,台词句句富有哲理,艺术表现富有张力。《大秦帝国》反映政治斗争的场景也是其他戏不及的,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都表现得十分到位,拍出了战国时期宏阔的政治风貌。再者,这部戏反映了丰富的政治细节。艺术家都能做到展现生活细节,但政治细节的描绘却十分难得,而且又是那么一个遥远的时代,可以看出导演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政治素养。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对《大秦帝国》的总体评价是大气磅礴,内涵丰富。“在阐明历史理念的同时,也有精彩故事情节和细腻的艺术处理,符合现代人高层次的审美需求,称得上是电视剧作的精品。尤其是在电视语言上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现在的古装电视剧语言运用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要么‘白开水’,比现代人还现代,要么就是半文言、假文言。而这部电视剧将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对语言做了认真的推敲和锤炼,简练、精辟,让人既听得懂,又有历史感,还带有民族特色。我相信随着这部电视剧第二轮播放,会引起更多观众,特别是知识界观众的共鸣。”
西安曲江大秦帝国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元表示说,《大秦帝国》第一部在海内外的热播与被追捧,更加坚定了我们投资后续系列电视剧的决心,我们还将坚持遵循艺术规律,以严肃的态度创作该剧的后续部分,用好作品一点点培育市场,从而带动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形成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大秦帝国》总制片人焦阳说,如果说历史观是电视剧的骨,艺术表现手法就是电视剧的血肉,只有二者完备,才能焕发出天然的生机活力。拍摄《大秦帝国》绝不能急功近利,在他看来,这不单单是一部历史电视剧,而是一个长远的、要延续数年的大型文化工程,期待它将成为维系全球华人情感的一条文化纽带,一处寄托炎黄子孙历史认同感的精神家园。
秦孝公拜卫鞅为左庶长,总领国政,推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