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的大学校园,由19所高校组成的联盟――天津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给师生带来了一个新天地。
加法:联盟增效1+1>2
“以前,各高校都存在资源不足、人力不足、经费不足的现象,导致效率和效益低、学科专业得不到保障、读者需求得不到满足。”南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广生说
“联盟对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这样的教育部重点大学可谓锦上添花,对市属中小规模高校是雪中送炭。”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毅说,“就我校而言,购买SC I、EBSC O 这样的外文数据库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奢求,因为有限的经费只能侧重医学资源的建设,对非医学资源有心无力,而联盟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联盟惠及全市19所高校32万读者,教师和科研人员对“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称赞有加。
作为天津市重大攻关科技项目《AIRBUS(空中客车)电子故障诊断模拟机研制》的负责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教授董健康告诉记者,该模拟机仿真飞机系统自测试、故障和航线维修过程,可以填补中国民航没有专用维护模拟机的空白。
“一开始,资料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我们研究方向的判断,也耽误了课题的进展。”董健康说,“在图书馆人员的帮助下,我们通过‘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查到了急需的资料,并通过原文传递的方式获取全文,我们了解了国外在此领域研究的现状,使我们的研究少走许多弯路;同时,国外同行的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联盟作为天津高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已成为天津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柱,促进了各高校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如今,联盟的加法越做越大:目前,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联合引进30多个中外文电子资源系统,139个数据库,建设了超过20TB的公共数据中心,联合图书馆管理系统收纳17所高校图书馆1000万册馆藏数据,年借阅图书达400余万册,平均年新增图书110余万册,其电子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年检索达3690万次、下载电子图书290万册、下载论文3200万篇、查阅页面信息达2400万次。
减法:资源共享19=1
天津工业大学综合楼二层是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机构――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所在地。该中心的网络将天津市属17所高校和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个教育部高校图书馆连成一体,形成一个集资源、服务于一体的大规模数字化图书馆。
在这里,可以看到天津数字化图书馆的减法。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是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十五’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其建设的关键是有政府牵头和指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李秋实主任告诉记者,以前19个高校都要购买一套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现在各高校共用一套国际一流的图书馆集成系统软件;以前19个图书馆都要分别做书刊的采编加工等业务,现在以规范的高水平业务流程统一采编,一馆做了图书编目其他十几家都不需要重复劳动。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五年,通过集团采购、资源共享等方式节约了大笔资金。天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家新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些学术数据库19个馆都要订购,因为要价太高,以至于一些图书馆望而却步,现在联合起来采取团购的方式,买的数据库多了,付的钱还少了。以某数据库为例,单馆订购40余万元,联合起来只需17万元。19所高校使用电子资源的费用比以前降低了三分之二。
“天津‘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实现了数字图书馆联盟的集中模式,这在我国是一个创举。其‘加法’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减法’落实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柯平教授说。
“它的成功运作,实现了统一软件平台、分散开展服务,统一选购数字资源、分工自建特色数据库,统一业务规范和规划、分别组织实施的三统分;以及加强管理减少成本、加大信息保障减少重复浪费、加速事业发展减少共享障碍的三加减;是我国区域性数字化图书馆联盟的成功典范,具有先进性和推广应用价值。”柯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