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龚曲此里(中)在香格里拉城区建设工地参加劳动(2005年5月摄)。新华社发(钟兴良摄)
2009年立春第二天,春城昆明寒意陡升。
昆明陆军总医院,迪
而此时躺在病床上的云南省迪庆州人大常委会委员、迪庆军分区副司令员龚曲此里心跳趋缓,血压降低,各器官功能衰竭,再好的大夫也无力回天――他患有高原风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等十几种严重疾病。3个月前,他因急性心肌梗塞昏倒在办公室里。
军医将洁白的床单,盖在龚曲此里清癯而安详的脸上,眼中噙满泪水。军医心中明白,带着这些疾病在高原上工作需要多么的坚强。
55岁的康巴汉子龚曲此里就这样平静地去了。他从军39年,在迪庆高原整整战斗了24年,用生命呵护高原藏区的和谐,用真情化解高原群众的疾苦,用智慧促进迪庆地区的繁荣,用热血履行革命军人的神圣职责。
人民重情。葬礼之日,迪庆州26个民族的上万群众用各自民族的方式与他告别。
天亦有情。葬礼之日,纷纷扬扬的大雪,将仙境一般的香格里拉染成一片缟素。
“能为党多做点工作,那是我的福分”
2008年11月2日下午3点,听到龚曲此里昏倒的消息,时任军分区司令员陈云川立即跑进他的办公室。此前,龚曲此里曾两次昏倒在工作岗位上。
看着桌子上刚刚拟就的《军分区2009年民兵训练方案》,陈司令员一阵心酸:为了迪庆高原的安宁,老龚曲付出太多太多!
本来此时的龚曲此里可以到低海拔的地方,惬意地安度晚年。按照有关规定,他2007年12月在副师职岗位上干满10年,已到任职年限。
可当云南省军区政委郎友良找他谈话时,他却提出,离职不离岗,继续为藏区稳定和军分区建设发挥余热,而且只干副司令员的工作,不享受副司令员的待遇。
郎友良说:“组织上确实需要你这样的干部。但你的身体吃得消吗?”
龚曲此里说:“你放心,我的身体没什么大事!能为党多做点工作,那是我的福分!”
郎政委被这位“老高原”的境界所感动。日后省军区党委亦同意了龚曲此里的请求。
然而,郎政委对龚曲此里身体的担心并非多余。由于长期在高原超负荷工作,病魔已无情地向龚曲此里袭来,十几种疾病在他身体中肆虐,但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工作着。
3月13日,龚曲此里母亲去世。龚曲此里请假回德钦老家办丧事。
3月14日,受达赖指使,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不能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分裂分子利用!龚曲此里马上把村子里的父老乡亲召集起来,对他们说:“这里有不少阿尼(当地藏语:老人),请他们说说,民主改革前穷苦人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的日子到底好不好?现在想吃啥就有啥,住的是砖瓦房,看上了电视,还用上沼气、太阳能;以前去趟县城要走几天,现在出门乘汽车、骑摩托,几个小时就到了……是共产党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比蜜甜,分裂分子连一盒火柴也没给过大家!咱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能让一堆牛粪绊了跟头!”在龚曲此里的安抚下,当地僧俗群众都表示:决不会上分裂分子的当,决不做破坏团结稳定的事。
刚刚做好群众工作,军分区政委瞿云福就打来电话。没等政委开口,龚曲此里说:“政委,啥也别说了。我明天就回去!”
按照当地藏族习俗,父母去世,儿女至少要守灵7天。龚曲此里耐心解释,征得家人同意,第二天一大早就驱车赶往迪庆州府香格里拉。
回到军分区,龚曲此里主动请缨,深入迪庆州最大的两座寺庙―松赞林寺和东竹林寺走访,和原本就是朋友的两寺主持活佛沟通交流。他的话声声入耳,句句入心。龚曲此里又和政委瞿云福带着官兵到当地20多座寺庙走访慰问,还邀请僧侣们到军分区参观座谈,沟通思想,增进友谊。活佛们很是感动,表示要坚决反对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
此后,龚曲此里按照军分区党委的部署,奔波在维稳第一线。他深入牧场、寺庙、村社,以新旧两个社会的对比和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揭露达赖集团的分裂阴谋。
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龚曲此里不到4个月就跑遍迪庆州所辖的3个县29个乡镇,行程5000多公里,作报告46场次,为7.3万名群众宣讲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而迪庆州在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后,没有出现一条反动标语,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39座寺庙无一名僧人闹事。
数字是枯燥的,但把它们连起来,便生动地映出龚曲此里对党的忠诚和对中华民族的一片丹心。
“穿军装,跟党走,我一辈子都不后悔”
在龚曲此里的笔记中,多次出现的有两句话:一句是“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生坚定不移的信念”;第二句是“要谢,就谢党的好政策;要还,就多为党的事业作贡献”。
追溯龚曲此里的成长历程,对照笔记中多次出现的两句话,便可得出结论:他的忠诚源于对党深厚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他的丹心来自党组织精心的培养和充分的信任。
1974年,龚曲此里穿上军装已4年,表现一直很好,评优秀,当班长,正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申请书交给指导员,指导员问他:“为什么想入党?”
“共产党对我有恩,帮助农奴翻了身,让我们这些农奴的后代不再当牛做马。”
“想报恩,这很好。但你知道共产党为什么要帮助农奴翻身吗?”
“不知道,没想过。”龚曲此里说。
“想入党,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我这里有本党章,你拿去学习。记住,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要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
指导员的话像一记重锤击在龚曲此里心上。
龚曲此里翻阅党章,回顾自己的军旅生涯,逐渐明白共产党帮助农奴翻身解放,是因为共产党的目标是解放全人类;解放军对穷苦人亲,是因为解放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不知道的事知道了,心中越来越亮。龚曲此里再次找到指导员:“只有共产党才是穷苦人真正的救星,只有解放军才是老百姓真正的靠山。穿军装,跟党走,我一辈子不后悔!”
这年5月,龚曲此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指导员的那句话,也从此深深烙在他的脑海里。
笔记中多次出现的第二句话,是龚曲此里提干时他的营长说的。那是1976年,龚曲此里所在营有一个提干名额。经过选拔和考核,龚曲此里和另外一名汉族班长被列为候选对象。
龚曲此里在心中暗暗比了比:不论是文化水平、军事素质,还是管理能力,自己都处于下风。
没想到,营里报的是龚曲此里。那名班长心里不服,情绪有些低落。见此状况,龚曲此里内心也很矛盾。营长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后,找到他俩,语重心长地说:“注重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这是民族团结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你们俩都是党员,应该能想得通。”
一席话,让那名班长心服口服,也让龚曲此里感到身上的责任。他向营长敬了一个军礼,说:“我一定好好干,报还组织的厚爱!”
营长说:“要谢,你就谢党的好政策;要还,就多为党的事业作贡献!”
这句话,点亮了龚曲此里人生的灯塔。不久,西南边境打响自卫还击战,他推迟婚期上战场,带领通信排英勇作战,荣立集体三等功。
30多年来,在党组织的关怀培养下,龚曲此里从一名战士一步步成长为师职干部。1997年,他被任命为迪庆军分区副司令员。上任那天,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是翻身农奴的后代,没有党的培养和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如果说我是雄鹰,那么,是党托举起我高飞的翅膀。”
龚曲此里没有辜负党的期望,他振动着这双翅膀,带领家乡人民朝着党指引的方向奋飞。
1998年,根据国家政策,迪庆实行天然林禁伐。群众多年伐木取暖的习惯受到挑战,伐木群众与护林人员时有冲突。
军分区党委把龚曲此里派往德钦县,向家乡群众宣传禁伐政策。
龚曲此里急赴德钦,大力宣讲党的政策。家乡人民很快明白了天然林禁伐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大好事,转而拥护这项政策。现在,每当游客行走在香格里拉万顷林海之中,无不惊异于这里的原始森林保护得如此之好,林中倒伏的树木任其腐烂滋养土地,也没人去动一手指头。
龚曲此里在这次宣讲中尝到了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从那时起,宣讲党的大政方针和民族政策便成了他每天的“功课”,成了他每次外出自加的任务。他还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收集整理起来,翻译成藏语,自费印制成册,分发给家乡同胞。
龚曲此里是本地的少数民族干部,具有语言通、情况熟、懂风俗的优势。他将自己当作一座桥梁,把党和少数民族群众连接起来。
2005年初,龚曲此里利用回家探亲之机,协助迪庆州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高原地理和气候环境,大力推广良种葡萄种植。他详细介绍种植葡萄的具体政策,给乡亲们分析种青稞与种葡萄的优劣,鼓励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大胆改变生产方式。他还带乡亲们到邻乡的葡萄园参观,让已经受益的群众现身说法,打消家乡人的顾虑。
在龚曲此里的宣传和鼓励下,乡亲们终于决定改种葡萄。村民格茸此里种的一亩二分葡萄挂果后,一年收入达5000元,比种青稞增加了近10倍。从此,格茸此里见人就夸龚曲副司令员有见识,夸党的富民政策好。2006年,在龚曲此里介绍下,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那天,他编了首歌表达内心的激动:“党的阳光洒高原,冰雪消融暖心间。草儿青青牛羊壮,幸福生活万年长!”
“只要上下同心,民族团结的大厦就能坚如磐石”
行走在素有“云岭之巅”之称的迪庆德钦县,从金沙江边到澜沧江畔,常常会看到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在一栋栋藏家民居上迎风飘扬,蓝天白云下格外美丽。
挂党旗表明这家有党员。对于迪庆藏区的百姓来说,这是一种荣耀。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这个美丽的名字,寄托着全州26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以来,这块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生机勃勃、团结和睦的云南藏区展现在世人面前。
但是,静谧的水面下仍然隐藏着暗流:国际上各种势力向这里渗透;各民族混居,多种宗教信仰并存,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
龚曲此里遂向军分区党委提出:“驻军部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在加强藏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多做基础性工作。只要上下同心,民族团结的大厦就能坚如磐石。”
军分区党委采纳他的建议,出台了相关方案和举措。龚曲此里把德钦县佛山乡纳古村作为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
纳古村是龚曲此里的家乡,位于滇、藏、川三省交界处,地理和政治位置都很重要。这里来往人员复杂、频繁,是藏独势力向迪庆渗透的“桥头堡”。
2001年,龚曲此里在纳古村调研后发现,村里党员队伍老化。龚曲此里提出帮助村里发展年轻党员的建议,被村党总支部采纳。龚曲此里又指导村党总支部多发展文化水平高的年轻党员,多吸收退伍军人到党组织中来。近些年,纳古村新发展21名年轻党员,吸收28名退伍战士,其中大学生党员就有4人。这些年轻党员文化水平高,眼界宽,思路活,成了带领群众改变落后生产方式、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2002年,在龚曲此里的倡议下,军分区又提出“营院和寺院”、“军人和僧人”共建结对方略。他经常和军分区其他领导一起,进寺庙,讲政策,送温暖。天长日久,活佛、喇嘛被他们打动了,感动地说:“共产党的官心是热的,‘金珠玛米’的情我们记在心里。”迪庆州最大的两座寺庙里的主持活佛都成了龚曲此里的朋友。
村寨里的小寺庙虽小,但影响的却是一方群众。纳古村有两座寺院,过去破烂不堪,漏风漏雨,僧人生存生活环境很差。龚曲此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方筹措了8万多元,自己还掏出近2万元,对两座寺庙进行全面整修。
有人问龚曲此里:“你是共产党的官,管寺庙的事干啥?”他说:“共产党尊重各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为僧人和信教群众创造良好的宗教活动环境,也是我们党的宗教政策。”
2008年初,当得知迪庆州要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稳定”活动时,已接到住院通知的龚曲此里隐瞒了病情,第一个报名参加。就这样,龚曲此里拖着病体,奔波在迪庆的街道寺庙、牧区林场,直到昏倒在岗位上。
病重期间,龚曲此里仍然牵挂着藏区的和谐稳定。上任不久的迪庆军分区政委姚世忠到医院里看望他,本想听听“老龚曲”有何困难,谁知龚曲此里只是紧握着他的手说:“你初上高原,又是急性子,下去熟悉情况时走路不要太快,吃点红景天,带上点速效救心应急。等我病好了,我陪你去。我路熟。”
松赞林寺的活佛专程到昆明去看他。他诚恳地对活佛说:“你们是香格里拉的活佛,要给香格里拉带来和谐的福音。我们大家都要做维护团结稳定的工作,让香格里拉永远成为世界的明珠!”
龚曲此里多想再看一眼他挚爱的这颗明珠啊!
龚曲此里走了。他带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妻子儿女、父老乡亲和壮美山河的牵挂,走过雪山,融入老百姓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