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缓解旱情还需十场暴雨

2010-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我有话说

“久旱逢甘霖”。3月22日至30日,贵州北部和东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北部地区苦苦等来了几个月以来少有的一次降水――虽然只有10毫米到30毫米、最多不过50毫米,让那些饱受旱灾之苦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不过气象专家提醒

,对未来旱情仍不可掉以轻心。

4月中旬雨季来临前,西南旱区恐不会再有有效降水

“近期的降雨过程对重旱区土壤墒情,特别是人畜饮水困难改善不大。”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郑江平说。

气象数据也显示了相同的结论――与3月21日相比,3月30日,云南西部和南部、贵州东北部、川西高原南部的气象干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仍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另一项预测同样令人揪心――3月31日至4月2日,西南旱区或将有一次弱降雨过程,但降雨量一般不足3毫米,其中贵州北部和东部降雨量一般为5毫米至20毫米;之后,云南大部、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等主要气象干旱区均无明显降雨。

“4月中旬雨季来临之前,我国西南旱区恐怕都不会再有有效降水。”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工程师任福民强调,“目前旱区累积缺水达400毫米,缓解旱情还需要相当于十场暴雨的降水量。”

去年9月以来,云贵两省降水量只有往年的一半

关于这场大旱的成因,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有人说是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还有人说是青藏高原的热力因素影响……

对此,中国气象局的专家给出的专业解释是:去年秋季以来,青藏高原上空的气压场持续偏强,其南侧的印缅槽活动长时间明显偏弱,使得以往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印度洋水汽输送特别弱;同时,这期间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很难渗透到云贵高原腹地,冷暖空气很难交汇,造成这一地区降水持续偏少。

中央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去年9月以来,云贵两省的降水量均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少值――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183.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49.2%;贵州省平均降水量为167.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1.2%。

降水只有往年的一半,气温却创下新高――这一期间,云南平均气温15.3℃,为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除云南外的西南地区大部及广西气温也比常年同期偏高1℃至2℃。雨季结束偏早,再加上去年秋季后气温长期偏高,导致水汽蒸发量大,西南地区旱情持续发展。

“截至3月21日,云南、贵州、川西高原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其中云南中部和东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部分地区为特旱。”郑江平说。

干旱需要水利工程来解决,目前只能加大人工增雨以解燃眉之急

“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2010年1月,云南省达到重旱以上的县一度达到全省的85%;3月,贵州省重旱县数比例也达到了81%。”郑江平认为用数字描述此次旱情影响之大更具有说服力。

严重干旱给灾区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的不利影响有目共睹: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市区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已成定局;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无法指望通过自然降雨解西南旱区的燃眉之急,气象部门近期明显加大了通过人工增雨协助抗旱的力度。据郑江平介绍,2月27日至3月30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等地气象部门共组织实施了36架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时间89小时,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827次,发射增雨炮弹17316发,发射增雨火箭5035枚。

“尽管人工增雨并非解决旱情的唯一方法,尤其是在持续干旱造成土壤存不下水的情况下,还需要水利工程来解决。但是,在目前极度干旱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增雨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它可以提高降水量,解决土壤墒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新文认为,作为抗旱的重要手段,人工增雨应坚持使用。

(本报北京3月3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