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十几年,我就做了这么一件事――科普。”初春的午后,白发苍苍的钟琪亲自为记者倒上一杯铁观音,对面而坐侃侃相谈。很难把眼前亲切、慈祥的老人,和“苛刻”联系在一起,可是,作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团的创始人,她就
在众多科普团体中,这支由30多位老科学家组成的科普队伍特别受欢迎。从1997年成立至今,演讲团已经在全国400多个市、县,举办了5200多场演讲,听众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教师、公务员、农民工……达到190余万人次。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预约已经排到了九月份。
大家都说,这是因为钟琪给团员定下的“精品”目标。钟琪说:“精于专业、善于表达、人品高尚,想成为我们的团员三者缺一不可。”不管是院士还是专家,每一位申请进团的科学家都必需按程序办:由专家自行选几个题目――我们挑选其中一个――专家交演讲提纲――团里对提纲提出意见――专家修改提纲――准备两个月――试讲。“试讲时请一些老团员和有关专家来评审,提出意见。通不过试讲的则淘汰。有些专家要试讲两次,最多的一位曾试讲四次。”一百多人试讲,最后只留下三十多人,“科普和科研是两回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陈景润在数学领域是泰斗,可是讲科普就不太适合了。”
钟琪听过团里所有成员的报告,还不止一次,她戏称自己已经成了“听科普报告的专业户”。团里还要求专家们互相听报告,连家属也要听报告,“多提意见,取长补短”。钟琪说:“我们对每一个报告都抠得很细,大到结构、内容,小到用词、PPT的颜色,大家都会提意见。”钟琪说,“我们要求演讲者演讲开始前一定要先问问学生们。如果是中学生,要清楚他们是高中还是初中,是几年级的;如果是大学生,要清楚是本专业,还是外专业的。虽然主题相同,但受众不同,讲法也不同。”
苛刻的要求换来的是孩子们的欢迎。在孩子们的来信和留言中,记者摘录了几条:“原以为这两小时会很无聊很难熬,没想到生动的演讲深深吸引了我,听着听着我忘记了时间。”“是我来到海事大学两年来最有价值的一场报告。”“西部经济虽然落后,但我们的求知欲并不落后,欢迎你们再来再来再来!!!”
钟琪说:“我们给演讲团定了‘精品’这个目标,要让听众感觉听科普报告是享受而不是负担。我们力图改变两种看法,一是科普不过是随便讲讲,谁有点知识都能讲的看法;二是群众认为科普没意思、太枯燥的看法。”
从一开始拿着电话本按图索骥给各个中学发演讲团介绍,到今天忙碌得几乎马不停蹄,十三年一路走来,不说辛苦,单是这份坚持已经让人动容。当记者问到是什么让她如此执著时,钟琪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有个女孩,很有音乐天赋,15岁就进入大学主修音乐。一次,她听了一场著名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克贝尔关于前苏联的报告,觉得国际政治非常有意思,从此投入教授门墙。这个女孩,就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钟琪说:“一场精彩的报告,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我也从少年时过来,知道青少年时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多么重要的影响。我们做科普,不仅仅是要把科学知识传递给青少年,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老科学家的言传身教给他们一些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