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何建明著作家出版社
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的作品《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以文学的方
中国的改革发展是试点式、带动式、辐射式的渐进发展,成功的试点就成为典型,成为基点,成为动力源。何建明选择中国发展进程中生成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明星城市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可以说把准了中国发展的关键点。在《炫风》中,“中国模式”不是一个抽象物,而是内涵丰富、精神蕴含深广的城市史诗,是意气风发、热血沸腾的有生命有灵魂的文学意象――九座个性迥异、特色鲜明的明星城市。“中国模式”正是这些代表性城市发展逻辑的综合、提炼和升华,读不懂由这些城市所形成的一个个亮点,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模式”。何建明《炫风》的特色,就在于他通过九座城市的报告文学,向他的读者“报告”了“中国模式”的复杂结构及其丰富性: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国模式”形成进程中的时代际遇、国家政策、民间诉求;展现了领导者的决策、执业者的奋斗、资本趸拥者的助力;既展现了城市发展的现代品格,又展现了其传统底蕴;既展现了本土文化的根柢,又展现了世界文化的融入;既展现了物质的层面、制度的层面,也展现了人力的层面、精神的层面。
九座城的发展道路有其共同的东西,比如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契机,比如思想解放带来的开拓进取精神,比如人民的公共愿望和努力凝聚成的趋势和力量。九座城也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东西,即它们各自的地域文化精神,它们的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传统和不同人格。例如苏州的“圆融”境界、重庆的“黄葛树”品质、常熟的“小裁缝”精神、中山和三亚的“红树林”性格、义乌的“拨浪鼓”精神,等等。
文学作品的成功在于对细节的发现、培育和经营,使细节成为意蕴婉曲丰富的审美意象。在中国发展模式的宏大背景中,九座城就是它的细节;在苏州,苏州工业园区是它的细节,“敲门招商”和那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小桥是它的细节;在重庆,“渝富”是它的细节,“病人背死人”、三峡“移民”是它的细节;在昆山,“招商”、“礼商”、“亲商”是它的细节;在常熟,“鸡蛋换皮蛋”是它的细节,“小裁缝”是它的细节;在中山,零丁洋、“火炬开发区”是它的细节;在三亚,“美丽行动”、“金沙滩”、“红树林”是它的细节;在义乌,“鸡毛换糖”、“拨浪鼓”是它的细节……何建明以其耐心和细腻的笔触把这些细节培育、经营成了枝繁叶茂的华美诗章。何建明的《炫风》在细节写作上做到了“笔笔到家”,自然其作品整体上也就底蕴充沛、气象万千。
表现人是文学的核心,《炫风》也不例外。作家写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写中国发展模式,实际上,这个发展史和发展模式是离不开富有创造和开拓精神的时代人的。“中国模式”说到底是新中国60年来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国模式”叙述,城市发展史叙述,离开人的叙述,将会失去活力和灵魂。总体看,《炫风》中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设计者或决策者,一类是执行者,一类是建设者或创业者。比如苏州工业园区的设计者章新胜等,这些人物大多鲜活生动,行动力强,富有时代气息。除去个体上的特质,他们还有一些总体上的共同特征,即思想解放,敢想敢闯,顺应民心,尊重市场,善于学习,一心一意谋发展。正是这些城市发展设计者、执行者和建设者的群像,使《炫风》道出了明星城市发展的根本和真谛,从一个个点道出了“中国模式”的根本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