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念:永不熄灭的矿灯

2010-04-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甄澄 齐芳 杨荣 我有话说

“我要出去,我还欠闺女一把琴呢!”

躺在山西省人民医院病床上,刚经历生死的38岁汉子孙军友依旧平和。医生刚给他做完晨检,除了血压稍微有点高,其他都正常。

河南邓州人孙军友,一出正月就相约和老乡去山西王家岭的矿上打工。他14岁的女儿爱唱爱跳,从年前就吵着要买台电子

琴。“乖闺女,等爸在山西安顿好了,来接你们,到时候就买上!”出发前,孙军友不忘和女儿作下约定。

孙军友没有想到,正是与女儿的这一约定,冥冥之中竟成为支撑他在黑暗中坚持的力量。

出事当天,作为补采队的队员,孙军友正紧张地忙碌着,突然,耳边听见哗啦啦的流水声,他心一紧。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透水了,快跑!”孙军友和工友赶快扔下工具往外跑,但跑出去几百米就发现,去路没了。借着安全帽上的矿灯光亮,他和工友爬上传送带,但很快巷道里的水就漫了过来。孙军友开始有些紧张,此时一个约摸40岁的老矿工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对大家喊道:“到那边去,那边高!”孙军友跟着人群迅速爬上了高地,很快,他的情绪也稳定下来:“我要出去,我还欠闺女一把琴呢!”孙军友突然想到了给女儿买电子琴的承诺。获救后每当谈起这一细节,他总说,自己一直也不明白为什么当时脑海中只冒出了这个念头。

4月5日下午,被困了八天八夜的孙军友和工友们忽然发现远处有亮光闪动,接着是“里面有人吗”的呼喊声。“我当时可激动哩,真想蹦起来,但哪有那个劲儿啊!很多人虚弱地靠在那里,但听到声响,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今天,躺在病床上的孙军友仍然惦记着闺女的琴:“出院就买!我要给闺女买的东西多着哩!”

遇险的矿工兄弟们都说,在冰冷的巷道里想得最多的,是家里人,在黑暗的等待中,一想到亲人的音容笑貌,就觉得时间不再那样难熬。

朱自晓获救后,被转送到太原救治。在火车上,他想起还没给家里报个平安,而且他还特别想听听未满周岁儿子的咿呀之声。当他借来陪护人员的手机给妻子拨通电话,传来的竟是妻子的迟疑和沉默,八天以来一直以泪洗面的妻子竟然不敢相信他真的已经获救了,非要执拗地问儿子的乳名来验证,当朱自晓说出只有两口子才知道的名字时,电话那头先是沉默,接着是放声大哭,而朱自晓的泪水也湿透了蒙在眼睛上的毛巾,眼前又回到3月28日下午那一幕……

才干矿工8个月的朱自晓在掘进队作业区的最前面,透水发生时,他和工友没有听到响动,但看见风筒怪异地停风了,有经验的工人感觉不妙,喊着让大家赶快撤。但朱自晓和一起当班的20多个人很快发现他们已逐渐被水包围,来不及了,干脆就在原地呆了下来。“我们当时那个地方地势本身就比较高”,此时,朱自晓一下子想到了自己那一双儿女,“我要小孩儿晚,38岁了,女儿才4岁,儿子刚出生……”

“家里人都在外面等着呢,一定要出去!咱们要自救!”朱自晓身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他抬头望去,是51岁的老乡高士信。“他是老大哥,我们都叫他老高,有经验,下窑二十多年了。”或许,正是这个老矿工此时才知道,怎样才能让大家镇定下来,高士信带领大家搬起传送带上的钢管,搭起一个简易的架子,以防水位升高后,大家可以爬到更高处……

朱自晓回忆着这些情景:“架子还没用上,我们就得救了。”但他说,老高那句“家里人都在外面等着呢,一定要出去”,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敲钻杆,传信息,我们一定要活着出去!”

在4月5日第二批升井获救的106名人员中,龚长中及肖启旺等数十名矿工怀着“我们一定要活着出去”的坚定信念,危急时刻用炸药炸开生命通道,在地面营救人员往下延伸的钻杆上绑上铁丝,向地面传递生命存在的信息,这些绝境中顽强自救的举动,对成功顺利获救起到了关键作用。

4月6日下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房,体力和精力基本恢复,刚刚刮完胡子洗完脸的龚长中,看上去容光焕发。与记者谈起被困的八天八夜,龚长中感慨万端:“不知为什么,我们总有一种预感,只要我们积极自救,耐心等待,就一定能活着出去!”

龚长中对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我们班是用炮开采的,当天,正在工作,突然没电了,瓦斯安全员喊我们收工出去。正在撤离时,我们都出现了难受的耳鸣,感觉不对。看到前面有人在跑,有人说透水了。水说来就来,越来越大,很快就把我们作业的巷道灌满了。我们冲不出去,只好退回来,站在稍高处。我们所处的巷道地势较低,时间一长,仍有被水淹没的危险。必须设法与另一处地势较高的巷道连通,寻找更安全的生存空间。尽快炸开一条通道!几个人说干说干,七手八脚打眼装药,不到一个小时居然打通了,空气一下子流动了起来,大家都能畅快地呼吸了!”

龚长中等六七十名矿工与另一处巷道的二三十名矿工兄弟会聚到了一起。八九十人的队伍在一起坚持、等待,大家活着出去的信心更足了。

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天,大家听到远处巷顶上有打眼的声音,地面上的人在营救我们!矿工们兴奋异常,龚长中和肖启旺趟着齐腰深的水爬到对岸。近了!近了!终于看到了救命的钻杆!告诉上面的人,我们还活着!龚长中和肖启旺试着敲击钻杆,第一次没有反应,第二次有了,下面敲两下,上面回应两下。地上与地下,施救与求救的撞击声,此该成为人世间最最动人的交响乐!

为了尽快获救,龚长中等矿工除了敲钻杆,绑铁丝,还贴纸条,写联系电话,千方百计向地面传递生命的信息。后来的日子,在大家充满希望的等待中,迎来了地面救援人员。100多位矿工兄弟得救了!

这是渴望生存的八天八夜!这是顽强自救的八天八夜!

炸开通道,找到了生存空间;传递信息,赢得了获救机会。

卫生部专家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巡回治疗王家岭矿难获救人员。

本报记者耿建扩摄

“矿工兄弟,你们到家了”

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嵘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她说,在这里收治的20位病情较重的获救人员中,一个19岁的患者让她特别牵挂。她用母亲一样轻柔的语气问这个不肯睡觉的孩子:“怎么了?有什么感觉?”孩子的语气有些惊恐:“我不敢闭眼睛,我害怕。”曾嵘替他掖了掖被子,说:“放心,你已经安全了。这里是山西最好的医院,这是医院中最好的病房,还给你们每人都配备了专门的主治医生和护士。孩子,我们就是你的亲人,你已经安全了!”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检科医生王泽把B超机拉进了杨晓勇的病房,“他身体还比较虚弱,不适合移动。”做完检查,护士把面包片和温热的银耳汤送到他手上,顺便帮他理了理蓬乱的头发。在护士看来,这个爱笑的22岁男孩是个英雄。杨晓勇刚到矿上2个多月,这次透水事故几乎把他所在的巷道淹没了。“我们十几、二十个人被困在一起,老师傅教我们用衣服和皮带把自己挂在矿顶的铁丝上。整整3天3夜没有合眼,实在困得不行,就像上吊那样在脖子下面系住,万一打瞌睡一下就能勒醒。”杨晓勇说,水退后撤到高地上,他整整睡了2天。“不过我不怕,我相信上面一定会救我们!”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大一院、山西医大二院,三家收治获救人员的医院都抽调了精干的医护队伍,从生理上、心理上守护60名矿工兄弟宝贵的生命。“矿工兄弟,你们到家了”,“与时间赛跑,为生命鼓掌,省人民医院全力救治获救矿工”……这一幅幅横幅,寄托了医护人员最真挚的祝福。

卫生部抽调的专家也已经到位。一大早,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的教授陆慰萱就到每一个病床前了解病人的情况,和他们的主治医师交换看法,进行会诊。他走到张家义的病床前,“你有多少年吸烟史?”“平时有没有咳嗽?”“在井下会不会觉得渴得特别厉害?”一间间病房转下来,他连喝口水、停下歇歇的时间都没有。

山西医大二院副院长李荣山说,“病患者的家属基本都不在身边,我们就是要给他们提供家人般的关怀。”总的说来,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基本稳定。“其中13位病情比较轻,7位比较严重。一般来说,三天不进食,人体细胞会进入低代谢状态,需要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这对病人来说也是一个槛。”他说,“国际上没有明确的特定条件下不进食患者的救治典范,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恢复的时间根据个体情况不同有所差异,但平均来说,如果顺利度过一个星期,那就没太大问题了。”

生,是如此美妙!信念,对国家、群体的信念,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矿灯,不仅照亮井下冰冷的八天八夜,还将照亮朗朗神州的人生之路!

(本报太原4月7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