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资源亟待军民融合

2010-04-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科技资源层面的军民融合,是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科技资源军民融合式发展,时下与统筹富国与强军的内在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在加快上下功夫。

战争,需要两个技术系统支撑

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从军备竞争

转向经济实力特别是高技术实力的竞争。各国军费开支锐减,但民用科研经费却大幅度增加。民用研究发展投资的持续增加和民用科技的飞速进步,为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了更广泛的技术储备和工业基础,使得依托民用高新技术发展武器装备已现实可行。因此,无论是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纷纷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越来越多地利用国家科技资源的整体力量来实现军事能力的整体跃升。

1995年,美国发表《两用技术:旨在获取经济可承受的前沿技术的国防战略》专门报告,强调军民两用技术研发的重要性,提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具体政策,还实施多项专项计划,支持军民两用技术开发;日本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军工生产体系,也没有专门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工厂,其国防工业有机融合于国民经济之中,军民一体、寓军于民,既保存了较强的军事研发能力,又促进了民用科技创新;俄罗斯为了摆脱军工企业经济困境,一方面大力推动军品出口,另一方面也积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可以说,推动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是世界各主要国家提升军事能力和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共同选择,成为同步提升战斗力与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推动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也是适应现代武器装备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从世界范围看,随着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武器装备发展对民用科技的依赖性空前增强。据统计,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同样可以直接运用于军事目的。以导弹武器为例,它包括战斗部、运载火箭、地面设备等多个分系统,涉及机械、液压、电子、化工、精密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核能等多个技术领域,技术含量高,系统结构复杂,整体性强,是当代尖端科学技术,尤其是诸多民用高新技术的结晶。另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武器装备涉及的工业行业技术门类尚不足20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扩展到160种左右;到海湾战争时期,已扩大到上千种。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国内80多个经济技术部门和全国近1/3的企业。由此可见,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形成军事优势,无论是单独依靠军队的高技术系统,还是单独依靠民用高技术系统都是不可能的,而必须由军用高技术系统和民用高技术系统共同来支撑。

一种资源投入,产生两种效益

科技资源的军民融合是指在科技资源开发、配置、利用的各个环节军民之间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的结合,是一种资源投入产生两种效益的“兼容型”发展路径。

推动科技资源的军民融合,不仅有助于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防现代化领域开拓一个重要和巨大的市场,而且有利于构建基于本国高新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国家安全体系。科技资源的军民融合,实质上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化组合,更加有效地为国防现代化服务、为武器装备现代化服务、为军队现代化服务。

推动科技资源的军民融合,可以改善军工和民用两种工业基础间的融合度,使我国国防工业基础同时利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两种资源,并利用两种所有制经济之间壁垒消除后的互补效应、学习效应与规模效应,大大提升其满足国防需要的数量、质量与水平的能力。对军工产品来说,科技资源的融合有利于打破军工企业长期以来的卖方垄断局面,促使军工企业更新观念、改革机制,以更好的技术和质量参与竞争,同时,民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也可以为军工产品的更新换代注入活力。对军工企业来说,与技术先进、对市场反应灵敏的民用企业合作,可以缩短技术开发时间和技术的市场转化周期,核心技术可为军民两用,从而获得外溢效应。对民用企业来说,科技资源的融合可以发挥军事技术和军工生产能力的民用潜力,促进军事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加速提升民用企业核心竞争力。

民企在武备中不可小觑

我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据统计,国内信息产业超过80%的生产和制造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资源体系,首先要理顺“民技军用”、“军技民用”机制,逐步建立开放式军事科研新格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军事科研投资体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社会资源实现军事科研主体多元化。要完善科技资源与科研成果的产权制度、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军民技术双向扩散与交流机制、科研成果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相关法 律法规。要培育科技资源要素市场、成果转让市场以及产权市场,扶持行业协会建设,加强军地双方沟通联系。要加强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技术标准建设。(执笔:舒本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