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势已去 巴基耶夫黯然出走

2010-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张春友 我有话说

本月初,吉尔吉斯斯坦政局突变。当地时间15日晚,吉总统巴基耶夫和反对派成立的“临时政府”间的对峙僵局被打破,巴基耶夫突然离开吉,飞抵邻国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塔拉兹,之后通过传真向“临时政府”发送了亲笔辞职书。有消息显示,巴基耶夫下一步可能会前往土耳其或拉脱维亚,寻求政治避难。

当地分析认

为,这一事件表明“临时政府”将全面接管权力,吉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刚刚落幕的核安全峰会上,俄罗斯和美国都已对吉“临时政府”表露出支持的态度。面对内忧外困的局面,巴基耶夫已无力扭转颓势,选择“出走”这一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或许是他的最佳选择。

巴基耶夫15日从贾拉拉巴德前往奥什,参加了由他的支持者组织的集会。据报道,集会现场聚集了大约500名巴基耶夫的支持者和大约4000名反对派的支持者。在巴基耶夫到达前,双方的支持者已经发生了小规模的口角和肢体冲突。当巴基耶夫准备正式开始演讲时,反对派支持者开始冲击讲台,巴基耶夫被迫在附近的剧院暂避后乘车离开,反对派支持者随后拆毁了巴基耶夫演讲的讲台。此举表明,即便在巴基耶夫传统势力范围,他的影响力也已经受到了巨大冲击。这一事件严重打击了巴基耶夫本人及其支持者的信心。

俄罗斯对吉“临时政府”的支持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8日,在反对派冲击总统府成功后,普京就与奥通巴耶娃通了电话。分析认为,这次通话实际上表明了俄罗斯支持“临时政府”的态度。14日,俄召开政府会议,决定向吉提供经济援助,其中包括20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资金和3000万美元的优惠贷款。吉“临时政府”副总理阿坦巴耶夫当天还在莫斯科和俄副总理谢钦举行了会谈。阿坦巴耶夫说,两国未来的合作将再次证明吉俄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人民曾生活在一个大家庭,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民族情结,在文化上也有很多共同点,这些因素将保证未来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俄将是这次吉政治变局中获利最多的国家,未来吉在经济和政治上对俄的倚重将有增无减。对吉来说,吉俄关系的好坏直接关乎国家的命运。目前,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国外务工,主要集中在俄、哈两国。未来吉极有可能加入俄、哈和白俄罗斯三国关税同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将把俄吉关系拉得更近。

与此同时,美国对吉“临时政府”也采取了比较明确的支持态度。美国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伯特・布莱克14日在比什凯克与“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举行了会谈。布莱克会后表示,此次会谈是富有成果的,他与奥通巴耶娃就起草新宪法和举行选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他认为,“临时政府”制定的未来发展计划是乐观的。奥通巴耶娃表示,与布莱克会谈的主要内容是向美方寻求经济援助,并没有涉及马纳斯军事基地的问题。布莱克还会见了“临时政府”国防部长伊萨科夫,并强调了设在马纳斯国际机场的中转运输中心对阿富汗战事的重要性。分析认为,从布莱克抵达比什凯克后的表态来看,美对“临时政府”的态度已经完全由中立转变到了支持。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奥通巴耶娃13日曾表示,马纳斯基地在今年7月租期结束后将自动延长一年的使用期限。截至记者发稿时,美军马纳斯基地已经恢复运作。

吉政局动荡以来,巴基耶夫被迫逃往南部老家。反对派随后成立“临时政府”,宣布接管国家政权,要求巴基耶夫辞职。此前有消息称,巴基耶夫在南部聚集力量,试图东山再起,并有可能爆发内战。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态说,吉目前存在陷入南北分裂的风险,该国应避免进一步的流血事件发生,一些政治人物应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此举显示,没有俄美等大国的政治支持,巴基耶夫想凭一己之力,武装夺回政权,已经基本没有可能。巴基耶夫选择“离开”,吉爆发内战的前提已经不存在了。但未来一段时间,围绕马纳斯基地、反对派内部整合、总统大选等问题,吉政局仍将在大国博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

(本报阿拉木图4月17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