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观点新闻

2010-04-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主持人肖国忠[email protected] 我有话说

主持人语

距离玉树地震的发生已经过去多天了,但那场灾难留给我们的伤痛依然在延续,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于灾区人民的关注和援助依旧如昨。在地震灾后的搜救工作结束之际,如何使受灾民众尽快摆脱灾害的影响,走出地震带来的伤痛和阴影,恢复应有的精神面貌

,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急任务。今天的观点新闻通过刊发两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期望能对重建受灾民众的精神家园有所助益。

吉林大学教授董才生:

重视地震灾区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建

本报长春4月25日电(记者柳霞)玉树地震使成百上千个家庭破碎,给当地人民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重建家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吉林大学社会学教授董才生认为,重建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是重建家园的关键,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建,不但能够使灾区人民的心灵得到抚慰,也能促进灾区物质层面的重建。

董才生说,从学术意义上讲,社会网络指的是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也可以拓展为个人与社会组织机构的关系。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网络一般是在血缘、亲缘、姻缘、地缘、业缘基础上形成的。地震的发生,打破了灾区曾经存在的社会关系,很多人失去了亲人朋友,霎时变得孤独。

来自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的救助和支援,让灾区人民看到,自然无情人有情,人性的光辉比平时更耀眼,这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信任感和重建家园的信心。信任感和信心是重建社会网络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情感基础。董才生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灾区重建社会关系网络比平时更为容易。

对于如何重建社会关系网络,董才生表示,首先是灾区人民要对社会关系网络进行自我重建,灾区人民一方面要积极寻找以往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在失去亲人和朋友的情况下,可以加强和援助者的联系和交往,建立拟亲缘、拟血缘等关系,寻求归属感。其次,寻求来自他者的帮助在灾区社会关系网络重建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和社会组织都要对灾区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建高度重视,探讨和实践如何帮助灾区重建社会关系网络。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创造更多温暖心灵的文艺作品

本报北京4月25日电(记者李慧)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提倡创造更多温暖心灵的文艺作品,以抚慰地震灾区的受灾民众。

张颐武说,文艺作品和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就是它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人们的心灵和精神,也能够从事件和状态中引出对于人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汶川地震之后出现的抒情诗的创作高潮,就是地震给人们造成的生活和心灵冲击的直接显现。今天在玉树地震之后,文艺创作也能够进行深入的表现:玉树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生活样态和社会环境都有独特之处,对其进行文艺创作可以体现出人类和中华民族对于生命关怀的共同性,也可以体现出民族文化多样的丰富性;在对生命的关怀中,还能够加深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张颐武认为,文艺作品一方面可以疗伤止痛,对于人们的心灵有抚慰和激励作用,哀悼逝者,慰勉生者,减轻心理的伤痛,增强人们面向未来的勇气,激励人们重建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在灾难面前人们的品质和意志,让没有身临其境的人们体验到心灵的震撼。

张颐武同时指出,对于灾难的文学艺术的表现,既有短时间内的急就章,也会有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究之后的积淀式的创作,如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是在事件发生30多年后才创作的,而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表现的时代则更为久远。我们可以看到两者都有其价值――前者留下了当时人们的真切的精神表现,后者则有沉淀之后的更深入的思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