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至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文化部部长蔡武今天说。
蔡武是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时作上述表示的。
尽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蔡武依然坦言,当前我国
“软小散滥”问题突出
要着力培育骨干企业
“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特性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大量资本和人力资源涌进文化领域,文化产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蔡武说,随着社会资本进入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成为了文化产业的生力军。目前,在A股主板、创业板和H股上市的文化企业已达18家。
不过,蔡武也表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由于起步较晚和条块分割、市场壁垒等原因,我国的文化企业“软小散滥”问题比较突出,规模普遍偏小,缺少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还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他说。
蔡武提出,要改变文化企业“软小散滥”的局面,就应该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产业的微观活力。一是以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为中心环节,通过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规范的文化企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微观基础;二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要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三是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政策法规尚不健全
要加快产业立法进程
金融危机下,文化产业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布实施的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规划。2009年7月,国务院又公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在财政支持上,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税收优惠上,国家对出版业给予了降低增值税税率、出版物增值税先征后退等税收优惠政策;在金融支持上,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文化企业融资创造了便利条件。
一系列政策措施吹响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集结号”。但蔡武表示,从总体上看,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一方面文化立法比较薄弱,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另一方面对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产业政策还需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蔡武透露,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将加快文化产业立法进程,着手起草文化产业促进法、推动尽快出台电影产业促进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制定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蔡武还表示,除了加快立法,还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要整合行政和执法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提高管理能力,依法查处和制裁破坏文化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维护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盲目发展苗头已现
要加强规划和调控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相继上马大型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纷纷亮相,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资料显示,北京市已有文化产业集聚区21个,文化企业8000多家;上海有文化产业园区75个,集聚了2500多家文化企业和2万多名高层创意人才;江苏省建成或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有60多家。文化部和北京市、天津市分别共建的中国动漫游戏城和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正式启动,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建设工程也顺利实施。
蔡武分析指出,盲目发展、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已经出现,需要引起重视。他举例说,全国有几十个城市已开工或准备建设大型动漫主题公园或文化主题公园,不少风景区都拟上马大型实景演出,还有的文化产业项目以文化之名搞房地产开发。
“这些势头如不及时加以规划、引导和调控,很可能影响到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蔡武直言。
蔡武指出,针对已经出现的盲目发展的苗头,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同时,要有选择地建立和完善若干个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交易、展示平台,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对符合规划的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都要给予支持。(本报北京4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