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写大气与科学

2010-04-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贾冰 我有话说

大气科学,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以下简称“南信大”)的主干优势学科,而“大气”和“科学”之于南信大,也是五十年一以贯之的办学和育人之路。

从1960年到2010年,南信大培养了各类学生逾五万人,其中既有一批享誉世界的学术权威,也有全国各级气象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而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气象部门也都有该校的学生,成就了南信大“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的美誉。如今,南信大早已实现了理、工、管、文、经、法、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绘就出一幅幅风云图卷。

大气者聚大师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气象人才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南信大以大气立校,紧贴国家需要办学,紧贴气象业务育人。这里汇聚了一流的师资队伍:天气动力系创始人朱和周学贯中西,农业气象系主任冯秀藻曾任中央气象台第一任台长,英语教师谭丁毕业于美国空军气象官员学校……时隔半个世纪后,校友吴国雄院士、许健民院士依然对“王鹏飞老师的大气声光电和日晕虹彩成因、章基嘉老师的长期预报方法、夏平老师的锋面学说和短期天气预报思路”等等记忆犹新。而在一次座谈会上,77级校友、美国气象学会会士邹晓蕾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让我再上一次大学,我还选南信大,还希望在座的老师教我。”

颇有意味的是,几十年后,身为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终身教授的邹晓蕾以国家“千人计划”的形式成为南信大教师中的一员,作为国际气象资料同化研究与应用的开创者之一,邹晓蕾在母校设立了资料同化中心。从2006年至今,南信大先后三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和中层领导干部。海内外双院长制、双导师制、双系主任制,一时间,这里成为汇聚天下英才的科学渊薮。

与此同时,一批70后、80后优秀年轻教师正脱颖而出――青年教师博士化率已近60%,“选派50名以上青年教师去国外到名校跟名师进修成长”已写入学校2010年行政工作要点,并要求所有学院制订45岁以下教师的出国培训计划。

大气者蕴大成

面对新形势,南信大的发展被赋予了新内涵――“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立足气象、面向社会”,2007年,江苏省政府与气象局签协议共建南信大。

围绕“大气科学学科特区”,南信大全面构建大气象学科体系――全国气象类学科专业设置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地位独树一帜;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快速崛起;人文管理学科日益焕发出新活力,各学科不断交叉融合。2009年,该校文科科研实现到账经费在江苏省高校中排名前列。工科以校企联盟为载体,走出产学研合作新路,先后与江苏集群、杭州易龙、中网通信、三宝科技、上海华博、北京品傲、昆山中创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共建校内研究院。

在无锡“感知中国”中心横空出世之际,南信大也成为首批进入的高校之一,南信大感知气象研究院以气象传感网、先进气象仪器以及相关民用产品的开发与研制为重点,着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气象仪器装备研发基地。

大气者以育人为本

从黑龙江畔到五指山麓,从载人航天工程到珠峰火炬登顶,从奥运气象保障到世博气象展馆,无不活跃着南信大人的身影。“让最优秀的教师上好最重要的课程”,这是南信大校长李廉水常说的一句话。新教师主讲资格培训与考评、博士学位新教师“岗前助教制”、教学优秀奖评选等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而在学校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学校又按照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四种类型,搭建了模块化专业培养平台,并依照三个导向进行分流、分类培养,同时还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气象课程选修,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在南信大,育人也体现在无数细节中。首任院长罗漠看到一名学生因唯一的一双布鞋洗后未干光脚上课,自购球鞋两双相赠,该生日后职至一省气象局局长。2009届本科生毕业时,学校特意制作了毕业光碟《放心去飞》,在毕业典礼现场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光碟中有师长的谆谆教诲,殷殷祝福,也有毕业生代表的肺腑之言,真情表露。

于是,这里的学生总有一种扎根基层的勤勉踏实、精益求精的执蓍追求和勇担道义的铁肩正气。

在我国沙尘暴肆虐的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刘开福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我们气象局的同志大多数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那可是江南水乡,景色如画,气候宜人。但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毅然奔赴武威,付出青春,确实很不容易。我国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