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精彩,从今夜开始

2010-04-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高建进李韵 李金桀 我有话说

 世博园夜景。崔峻摄

今晚八点,举世瞩目的2010上海世博会,将在浦江两岸绚丽璀璨的灯火中拉开帷幕。

从今夜开始,

世博将伴我们走过热情如火的夏季,走进收获果实的秋日。184天中,2010上海世博奉献给世人的,将是每一天都精彩,每一日都快乐。

从2002年12月成功申办启航,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上海世博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春夏秋冬。而从4月20日开始的六次试运行,又实现了百余万观众亲历世博、体验精彩的愿望。

今夜,我们终于可以庄严地向世人宣告:上海世博,我们准备好了。

在精美展品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精彩

人类的文明,既在物质里,也在文化里。

为了上海世博,每一位主办方,都极力地展现他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他们通过灿烂的历史文化,奉献着自己的精彩。

于是,因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类共同梦想,在上海世博园里,丹麦的小“美人鱼”邂逅了中国的秦陵兵马俑。

上海世博会堪称世界“国宝展”,除了中国馆汇集了众多国宝级的文物外,很多参展国也都拿出了自己的国宝。在世博园区,这些国宝将被放置在各种美轮美奂的建筑实景中,各国风情交相辉映。

国人都难见真容的《清明上河图》来了,震惊世界的敦煌莫高窟来了,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的《捧果篮的男孩》来了,卢森堡的“金色少女”也来了。土耳其1万多年前的雕塑、墨西哥的玛雅柱也毫无逊色,埃及法老的金项链仍然在闪烁着3500年前的色泽……

没有人统计过本次世博会究竟会展出多少国宝,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各国都力求用最精彩的展品表现本国的历史,都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民族,都希冀有更多的人分享自己文化的精彩。

位于浦西的世博会博物馆里,一幅绘于1852年的油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画面再现了一百多年前首届世博会开幕时的场景,特别是在画面左侧嘉宾第一排的醒目位置,有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国人。来自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的苏珊・卡丘女士介绍:“这个中国人的身份虽然至今无从考据,但从服饰上判断无疑是位亲王级的人物。”她还表示,“这幅画是我们的镇馆之宝,这说明,中国一直与世博有着不解之缘。”

在展示经典文物的同时,各种传统的、时尚的文化元素也以演出的形式在世博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示、交流着。波兰的Estrada剧团将分别以经典、摇滚和爵士的方式来演艺肖邦的经典音乐;西班牙展馆精彩的弗拉明戈表演为观众呈上西班牙特有的热情奔放;文莱带来的是富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婚礼仪式”歌舞表演;塞拉利昂传统非洲舞蹈表演则将原汁原味的传统民族舞蹈搬上世博舞台……

上海世博会,如同一个巨大的展厅,让来自世界各国的经典文化共同亮相,让世界各国人民分享最纯正的传统文化。正如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所说:“世博会是世界文明的集会,它面向未来,生机勃勃,昭示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创造、参与和共享。”

在绚丽展馆中,感受现代科技的精彩

近代世界,科技成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上海世博会,科技的成就,彰显无遗;技术的力量,无处不在。

在这里,你可以时刻感受科技在现代文明进程中所刻下的烙印。在城市人馆里,来自不同大洲的6个家庭,他们的工作、人际交往、学习和身体健康等多方面,被展馆运用实物、置景与多媒体特效相结合的高科技手法,进行了充分展示。

在这里,你可以直接获得新科技带来的感观冲击与理念上的冲击。英国馆以“种子殿堂”的造型,展现了无限生命力。韩国馆内,你将会遇见象征韩国科技、自然、文化与人性的四位“虚拟朋友”―――“B女孩”、“外国厨师”、“生态女孩”和“IT人”。

为了实现“科技世博”的理念,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共投入了7亿多元资金进行技术攻关。福建省参博办主任陈少和介绍说,脱胎漆器、德化白瓷是福建传统特色,之所以能巧夺天工、光彩夺目,正是依靠技术创新的力量。

新科技永远是世博会的“座上宾”。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科技盛宴至少有五大亮点―――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4G通信、电子标签和智能交通。而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周汉民则认为,本届世博会的科技亮点,“不是一点两点,而是繁星点点”。

在激情梦想中,感受未来城市的精彩

世博的精彩,还在于昭示着可以预见的未来。

在世博园区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内,2500平方米的英国“零碳馆”向我们展示着一种“零碳”生活。

馆长陈硕指着零碳馆屋顶的22个五颜六色的“风帽”告诉记者,它们能够利用屋内外气压差带动空气流动,将新鲜空气输入每个房间,同时带走屋内废气,让你不开窗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陈硕向记者介绍,“零碳餐厅”每天营业结束后多余的有机饼干,经过特殊处理,就能成为第二天餐厅桌上的餐具材料;没被客人吃掉的食物将用于发电、发热……

回顾历史,1876年费城世博会,贝尔刚刚发明的电话机被誉为“最值得惊异的东西”;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展出的电视机、录音机、尼龙、塑料制品等产品都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当上海世博会呈现绿色、零碳、智能等关键词时,谁能否认,这不正昭示着未来的生活?

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认为,“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

在城市地球馆的长长通道里,一个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睁大着眼睛,用自己的话语表达着对未来生活的梦想:4岁的天天希望她的城市能找到很多捉虫的地方;5岁的巴斯特希望他的城市很好闻;7岁的约斯华希望他的城市不再堵车;5岁的卡比叶拉希望她的城市里到处都能看到美丽的树;4岁的阿米尔则希望他的城市里能有很多动物……

或许,世博正是这双眼睛,透过它,我们看到了精彩,看到了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